掩耳盗铃教学反思怎么写?( 五 )


“演”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 。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对课本进行再创造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地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解了课文,并积极进行排练 。学生们的表演非常精彩 。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
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教教材”,而要根据自身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怎么写?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
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本课,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利用实物小铃铛导入课题后,接着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 。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此外,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展现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 。“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升华了寓意,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的道理 。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怎么写?】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整堂课,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 。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