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育人班主任经验交流怎么写?( 二 )


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增添了许多自信,也经常和我聊天 。根据他的这一心理,我决定将计就计 。我从这个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的优点入手,以他一次不举手就随口答为突破口,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肯定了他回答的合理之处 。而后的一段日子,我有意识地对他多次赞赏,有时甚至用夸张的表情、惊讶的语气说“你真聪明 。没想到能回答地这么好!太棒了!”与此同时,对他在校进步的表现我还打电话给家长予以表扬 。从此,他的表现明显有了好转,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认真完成,上课乱动的现象也有意识地控制 。
为了燃起他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他获得成功感、倍感骄傲与自豪的时候,我给了他一点点挫折感 。“嗯,这个问题基本正确,但不够全面 。如果看看书再回答,相信你会说得更好 。”而他达到新的更高要求的时候,我又对他大加赞赏 。这使他内心的自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他上课越来越配合 。上我的课,他不但不讲闲话了,而且还能积极举手发言 。我对他的赞赏激起了他强烈的上进心,想当一个好学生的归属感日益强烈 。我的赞赏牵引他走向一个又一个进步,他越来越爱探究学习问题,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次考试数学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赞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 。”确实,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 。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的人就是在追求社会肯定中获得成功的 。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表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 。真心诚意地赞扬对方,鼓励对方,自然而然地使对方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这就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心理契机 。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不想做差生 。他们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自尊需要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 。教育专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者要千万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和社会 。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教育中充分运用这一心理规律,积极地保护学生的自尊,给学生提供各种获得成功体验的光彩,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各种成就,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