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这篇文章的教学总算完成了 ,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老是这样 , 上课前是一片空白的 , 我一边上课一边设计 , 这样真的感觉很好 , 这或许是一种教育机智 , 为什么在公开课中 , 我的这些就没了呢?
一点不奇怪 , 那时我尊重的是听课的人 。如何不去在乎别人的评价 , 这是很多老师要做的!是不是在强调生本的同时 , 也要强调如何关注师本!

《挑山工》教学反思怎么写?


今天在讲《挑山工》时 , 我虽然使尽浑身解数想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 但都没有成功 。课文《挑山工》中 , 挑山工肩挑重担向泰山登攀的激情丝毫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 学习小组中对挑山工和游人的登山讨论显得有些冷场 。
这时的教学再进行下去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了 ,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才能促进教学的双边活动 ,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交流 。我灵机一动 , 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游人和挑山工登泰山的简笔画 , 然后根据两者的行动路线在台阶两边同一高度画了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
这时黑板上的路线图引起了部分学生的注意 , 我便又拿来尺子 , 让一个学生来量一量 , 其他同学算数据 。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 , 我们一起得出:“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为激发学生更深入探论:“挑山工路程远、速度慢 , 却比游人先到达山顶”这一问题 , 我请一个同学讲《龟免赛跑》的故事 , 学生们兴致很高 , 并通过这个故事为课文中“我”的“不解之谜”揭开了谜底 , 很快讨论总结出:游人玩玩闹闹、东看西看的时候 , 挑山工却一个劲儿向上登攀 , 所以挑山工比游人先到 。
本次教学就在学生们热烈讨论从挑山工身上所得的人生哲理的氛围中结束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 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自主学习 。

《挑山工》教学反思怎么写?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篇散文 , 记叙了作者冯骥才登泰山时从一位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的事情 。课文夹叙夹议 , 通过自己的见闻和与挑山工的对话说明了干什么事都应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 。上这课时我以“先学后教 , 问题评价”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 , 采用自己探究和试验了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问题导读单指导预习——预习效果检测——自学成果交流——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教师点拨适当拓展——问题训练检测 , 这七个步骤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反思 , 不禁为这课的几个亮点而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