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何去何从读后感100字( 三 )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的巨人”,而我们阅读这本书才能称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们是否能看到无限壮美的科学前景呢?就看我们是否已经下定了矢志不渝的决心 。
学习理论知识很简单,但是否能坚定科学的信仰,却是难上加难 。这正是中国经常提到的“道”与“术”的问题 。“术”很简单,只要肯学都能掌握得到,但是“道”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道”正是这本书所表述出来的信仰与心态,或者说是对科学的态度问题 。如果想在科学的世界里闯出一番天地,不妨先阅读这本科学巨人的著作,再扪心自问一下,“我准备好了吗?”
《科学何去何从》读后感(三):江山代有才人出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科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典物理学的兴起,使人类不仅对科学的认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清晰,而且有意识地激发科学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 。可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此后不久出现的量子革命中,一批经典物理学的发现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冲击 。作为经典物理学的“掘MU人”,量子科学从来没有和颜悦色过,那些从经典物理学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基本判断要么失去了普适性,要么直接被否认 。《科学何去何从》是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普朗克一生研究的心得所在 。回首普朗克的生平,即使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令人首屈一指的 。普朗克出生于德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曾任柏林大学师长、威廉皇家学会会长 。他所获得的学术成就主要得益于天赋与执着 。
尽管阅读《科学何去何从》的读者不乏理工科背景,但是这书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即使对于文史科背景的读者,也能发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理念先行、实验验证的 。当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在已有的理论体系中不能得到充分的解释时,它只有从另一个角度去改造我们的思想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应当与牛顿的“引力”学说并驾齐驱 。众所周知,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不仅标志着自古希腊以来思辨科学的结束,也使以此为核心的经典物理学范式深层次地影响了近代哲学的发展 。与之可媲美的是,“量子”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结束,另一方面寓哲学研究于科学发现的做法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量子”概念开启了我们认知不连续世界的大门,从此人类不再相信“自然界不作跳跃” 。正因为如此,爱因斯担对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给予高度评价,他是这么说的“没有普朗克的工作,就不可能有以后几年热学的巨大成就 。从这些工作出发,对各种研究成果、理论和新发展的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