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何去何从读后感100字( 四 )


对新事物的接受,即使是其提出者,也不是顺理成章的 。量子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包括普朗克在内的一众物理学家的挑战,难道世界真的是不连续的吗?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普朗克的自述中找到从怀疑到坚信的轨迹——我企图无论如何都得将作用量子排入经典理论范围里,结果是枉费心血 。我的这种徒劳无功的尝试延续有好几年,我连续地这样空搞了这些年,浪费了我的许多精力 。一些同事在这方面看出了悲剧的诞生,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
可以说,普朗克在接受量子概念中迸发的忐忑不安,恰恰是那个时代物理学家的心态表达 。毕竟,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成就在今天看来,是不值大书特书的,由此流露出来的乐观心情,难以持续很长时间 。因此,量子科学所造就的晴天霹雳,不是一件糟糕的往事,而是在乐极生悲中积蓄更大更强的力量,让科学与哲学从此牵手、对话,走向光明的未来 。
《科学何去何从》读后感(四):《科学何去何从》:普朗克的物理世界
科学界一直遭遇迷茫,科学是什么,怎么面对科学,怎么研究科学 。
最近读过的一本薛定谔《科学与人类禀性》也是在探索的科学、物理学未来的出路问题 。
本书作者普朗克干脆将书名直接命名成《科学何去何从》,直接将这个让无数全世界顶级科学家的问题摆上台面,可见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
其实本质上这是一个涉及到人类世界观的问题 。到了科学家这边,变成了人类在科学领域的世界观问题 。
应该说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快速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接近宇宙终极和万物真理 。但是同时也越来越感觉到大自然的奥秘无穷,越来越感觉通往物理真相道路很漫长,遥遥无期,而且困惑也越来越多,大家很普遍的一个感受,尤其是对于科学家们,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好比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读了很多的书,掌握很多的知识,但是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 。其实这是一个边界的问题,如果把知识和科学比作一个圆,随着认知半径的扩大,这个圆所接触的未知边界也越多 。随着未知的内容越多,越感到迷茫和困惑 。
普朗克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与爱因斯坦并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 。但是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同样面临困惑 。本书就是她探索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一些文章的辑录 。读者可以好好体会大师们的心境 。
改书前面有相当部分长的一个导言部分,大概有二二三十页,叙述了各种那个普朗克的生平,让我们也充分了解的普朗克,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许多人将自己的献身于科学,但并非所有人为了科学本身 。有一些人走进科学殿堂,是因为科学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不乏才学的机会,就像运动员在锻炼肌肉力量时感到快乐一样 。对于另外一类人说,他们来到科学殿堂是希望献出自己的才智来换来有力的回报,这些人成为科学家,只是因为在职业选择时遇到了某些情况,提供了机会而已,如果在不断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成为政客或商界精英 。普朗克属于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