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孝庄太皇太后,感情十分深厚的祖孙俩( 二 )


其七,明末张煌言记载了这件事 。张煌言(苍水)《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盛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张苍水全集》)“建”是建州,“夷”是夷狄,明显带有民族偏见 。这时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和清朝是敌对的政体 。孟森先生早就指出:“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未敢据此孤证为论定也!”而且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比附,也可以想象、虚构 。
其八,朝鲜史书里记载了这件事 。当时作为清朝属国,朝鲜的《李朝实录》里,没有“太后下嫁”诏谕的记载,而像这样的大事,如有照例是应当诏谕属国的,也会有记载的 。
其九,顺治帝报复多尔衮为反证 。如顺治帝母后已下嫁多尔衮,多尔衮即为其父,且母亲健在,怎能对多尔衮掘坟墓、撤庙享呢?这将置母亲于何地!
总之,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 。我认为:孝庄太后同多尔衮的情愫可能有,“太后下嫁”之事确实无 。当然,孝庄太后考量母子命运和江山社稷,尽量笼络多尔衮,则是不用怀疑的 。
这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是母慈子孝、关系融洽,但事实并非如此 。顺治帝和母后的关系,《清史稿?后妃传》仅有四句话记载:第一句是“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是“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这也是例行公事 。加上第三和第四两句,共50个字 。而同书记载康熙帝同他祖母关系的则有715个字 。后顺治帝废掉母后为他选定的皇后,为董鄂妃死而要剃度出家、寻死觅活,都让母后失望、生气和无奈 。顺治帝的早死,更让她深受打击 。幸亏皇孙玄烨争气懂事 。孝庄晚年身处太皇太后尊位,祖慈孙孝,尽享天伦之乐 。
康熙帝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 。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 。”祖孙感情融洽 。
孝庄关心民间疾苦 。顺治十一年(1654年)闹灾荒,孝庄太后“昼夜焦思,不遑寝食”,主动拿出宫中节省银共四万两赈灾 。(《清世祖实录》卷八十二)康熙平定三藩,遇到灾年,也常捐私房钱赈灾 。
孝庄太皇太后发愿要写造《龙藏经》,为文化做出贡献 。当时国家经费拮据,写经费用从哪里来?她先用私房钱、变卖陪嫁品,她娘家兄弟等捐助牛羊换钱,孙子康熙帝也出私房钱赞助 。于康熙六年(1667年)开始,三年完成,康熙帝御制藏文序,供奉于慈宁宫大佛堂 。
这部清康熙朝《内府泥金写本藏文龙藏经》,简称《龙藏经》,是藏传佛教三宝之一,在信众中有崇高的地位 。它每叶横87.5厘米,纵33厘米,每函300—500叶,共108函,五万叶,十万面,重约50公斤 。经的全书:一是磁青笺经叶,二是内护经板,三是外护经板,四是五色经帘——黄、红、绿、蓝、白五层,六是哈达,七是黄绢经衣,八是七彩捆经带,九是五彩捆经绳,十是保护全函的黄棉袱包 。每函镶嵌宝石133颗,共14364颗,有彩绘佛像756尊 。保存清宫典藏签条 。这部《龙藏经》充分体现出:皇家气派,富丽辉煌,精美极致,书籍之最 。(《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文物南迁,转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曾有幸看到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