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 五 )


三、教学要求 。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二单元“比较”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
第四单元“分类”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