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诗词 关于植树造林的诗句( 二 )


3. 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东晋 陶渊明 【《种树郭橐驼传》 窗前的兰花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堂前的柳树长的茂茂密密 。】
4.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唐 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奉命讨要一百颗桃树,春天到来之前送到浣花村 。】
5.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
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 。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 。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 。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 。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
关于植树的诗1、植树
作者:白阳 现代
期待一场雨,
一场暖和安适的春雨 。
为那片连牧羊人都不曾想起的荒野,
为荒野里那些幼弱的生命!
风在黄沙里肆虐时,
我们以母亲的心给树苗松绑 。
小心翼翼地
生怕触疼了它任何一根根须 。
我们用心地扶正了它,
让它以一棵松的姿态站立!
站在无垠的蓝天下,
紧握住脚下的一方土地!
从此它结束了
行车上的动荡、颠沛、流离!
我们开始牵挂,
牵挂它的现在,末来和过去;
牵挂它的树根,树叶和树皮 。
我们担心着它根须上先掉的那颗土粒;
担心着它在冻土里憋屈不能延展的根须;
担心着它发黄的树梢,
生怕它还没能享受春天
就己经……已经……死去 。
我祈愿它和它们长成,
根与根相结相契在泥土里,
坚实荒原上每一寸土地!
我祈愿它和它们长成,
树梢与树梢能在风中遥相致意!
我祈愿它和它们长成,
引来欢畅的风吟和平平仄仄的鸟鸣
我祈愿它和它们长成,
引来薄雾晨露,明月清照!
我祈愿它和它们长成,
在隐隐的松柏香气里
笑语盈盈,眼波相随
……
我祈愿它们长成
在万亩荒原上,在荒寒的岁月里 。
植树造林诗词 关于植树造林的诗句

2、两个植树的老人
作者:吉诚先生 现代
两个感动世界的植树老人
每天从清晨到黄昏,
不知名的山崖上就会出现
两个形影不离的身影,
那是两个一起植树的老人,
他们身负残疾,
一个没有手臂,
一个双目失明,
可他们并没有
抱怨不公的命运,
他们把脚下的那片泥土
爱得更深 。
他们十几年如一日,
不改初心,
他们为绿化祖国,
植树造林 。
他们非常默契,
你做我的手臂,
我做你的眼睛,
每天累得热汗涔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