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下平一先韵的诗词 五律诗与五绝诗有什么不同?( 五 )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绝句,百度百科——律诗
诗词的用韵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 。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 。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 。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 。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 。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 。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 。(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 。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 。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 。(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