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播的读后感大全( 三 )


《我是主播》中还有不少诚恳的经验之谈:采访前要做好充足准备;采访时除了捕捉话语中的细节,还要观察对方表达出来的、无法用耳朵听见的信息;不能一味听采访对象的说法,在必要时要予以质疑和反问;要用准确的语言提问;不害怕采访中的沉默……如果你是刚开始专业实践的新传学子,这本书能让你少踩很多坑 。而我因此回忆起很多自己实习时踩过的坑,比如不懂得在海量素材中做取舍和归类,想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全无重点;采访时太过紧张,只根据列好的采访提纲提问和拼命做笔记而没有思考和追问;缺乏新闻敏感度,要么想不出好选题,要么慢半拍……
读完全书,不禁想到一位带我跑采访的采访人员说的话:“(做采访人员)没有适不适合,只有想不想 。”国谷裕子不是新闻科班出身,来到NHK后也经历过迷茫和挫折,但她一直勤恳踏实地工作,不断反思和提升自我,终于成为一名坚守良知、追求真相的著名主播 。用这句话来总结她的主播生涯,再合适不过了 。
《我是主播》读后感(三):后真相时代如何重回理性的国度——NHK女主播的自我修养
非新闻类科班出身的国谷裕子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与NHK长达三十多年的缘分 。也许是这个“素人”身份,战战兢兢的国谷在新闻界的每一步都全力出击,最终在不断的自我迭代中成为了NHK的金牌主播 。这里要先提出一个概念“post-truth”,可译作后真相,后真实 。这个概念用来形容与客观事实或真相相比,人们更容易被情绪化的表达方式所感染,因而对舆论的形成造成极大影响的现象 。电视媒体在这样的年代可发挥的作用更是巨大的 。国谷自是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在NHK任职的日子里不断对媒体的目标,媒体的态度,媒体的使命进行着思考和审视 。「如何让节目“简单易懂”的同时保留住事实的丰富性,如何尽可能将地将真相的深度和全面性展现给观众,而非将事物简单化处理到仅剩下易懂的内容 。」媒体人国谷的“追问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语言特长走进NHK新闻节目的国谷行动力满满,很快就通过相关考核顺利签约 。在最初的播音员(更多的是助理职能)岗位上,依凭着一腔热血,国谷在演播室的后台工作还算顺利 。新人国谷边做边学,积累了许多新闻工作的幕后工作经验,也在无意间为即将开始的主播工作打下了基础 。“根本没有人看”的放送节目成了国谷转到幕前工作的敲门砖 。1987年,NHK卫星频道的一档在日本凌晨播出的节目找到了国谷,一贯爽朗的国谷自此开始了她的主播之路 。却也即将迎来她在工作中的第一次滑铁卢…在几乎没有观众的卫星频道锻炼不到一年时,国谷破格得到了有几百万观众的综合频道国际新闻主播的工作 。与卫星频道“家庭作坊式”的工作节奏不同,综合频道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国谷开始更不上工作的节奏,困惑迷茫的国谷最终没能及时调整好状态就被节目组撤换了…这次挫折没有让国谷一蹶不振,相反的,她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渐渐清晰起来 。有句话在国谷身上得到了验证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国谷的主播工作在跌宕起伏中缓慢而笃定地逐渐走上了正轨 。四年后,国谷的机会又来了~用不到十万字来回望长达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就像国谷自己所说是远远不够的 。最终与国谷互相成就的三千七百八十四期的现象类节目《聚焦现代》也只有八十期能够在这其中以标题的形式被介绍,节目的精彩是就算只看到标题也能够被预料到的:“合意还是破裂——独家采访阿拉法特议长”(巴以纷争)“女性经济学将改变日本”“从官到民——外部委托隐藏的不安”“从过去到未来——采访德国总理施罗德”“来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能阻止吗”…在为数不多得以呈现的采访段落节选中,国谷凝练机智的访问哪怕是文字的形式也足以把读者一秒带回紧张的演播现场 。现如今微博(推特),播客,短视频风起云涌,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输入让人习惯了快速判定,浅尝辄止,而国谷和《聚焦现代》借着这些热点选题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思考模式,“并非是将难懂的事情变得易懂,而是要描绘出大家都认为易懂的事情背后隐藏的难懂”(是枝裕和)重新把我们拉回一个深度思考,综合分析的理性的国度 。最后还要分享一下国谷对于采访的公平追求,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对观众保持公平,还包括在观众看来国谷的公平 。不隐藏任何的可供判断的信息,不倚仗着媒体的力量刻意去引导,操纵观众 。关于这个部分推荐大家去读“从过去到未来——采访德国总理施罗德”“日美关系的走向——采访肯尼迪驻日大使”以及“集体自卫权——采访菅官房长官”,国谷的采访特色在这几次采访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是主播》是毛丹青先生策划出版的关于日本女性书籍三部曲中的一本,另有一本已经出版的《五十岁,我辞职了》和即将出版的《音的记忆》共同谱写出当代日本职场女性的真实写照 。就像毛丹青先生所言,读这些书让我们了解另一个国度里女性的生活与坚持,而了解他人是为了丰富我们自己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