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的热诚的诗词 形容热情的成语( 六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着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 , 千古传诵 , 老少皆知 , 尤其是第一首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续篇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 , 妙手偶得之 。”从贺知章这首诗里 , 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 , 有得之于生活 , 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语言朴实无华 , 毫不雕琢 , 细品诗境 , 别有一番天地 。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 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 , 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 ,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 , 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 , 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 , 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 , 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 , 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 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 , 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 , 境界阔大 , 感情悲壮 , 含蕴丰富 , 这是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
《绝句四首(其一)》·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世称杜少陵 , 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 ,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 , 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 。它通俗易懂 , 平白如话 , 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 , 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 。《唐宋诗醇》:“虽非正格 , 自是绝唱 。”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 , 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 , 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意境优美 , 文字绮丽 , 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
《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为着名的边塞诗人 , 与岑参并称“高岑”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 , 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 , 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 , 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 , 固然感人至深 , 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 , 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 , 坚强信念 , 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
《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 , 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这首诗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 , 亦堪称名篇佳作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广为流行 ,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李白来到金陵说:“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成千古名作 。杜牧来了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又是千古名句 。而乌衣巷 , 则终于等来了刘禹锡 , 等来了“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诗景物寻常 , 语言浅显 , 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 , 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