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评价标准 三年级必背课外古诗有几首( 四 )


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 。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选准角度,审慎作答,反复检查 。订正修改 。
典型考点十——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
考点简析:
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默写 。背诵默写的题型有三种:(1)直接默写,试题给上句或下句,难度不大 。(2)理解性默写,试题提供有关的情景或提示课文相关的内容,这类题内容涉及广,灵活性大,同时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紧密相连 。(3)开放性默写,答案无唯一性,根据题目要求,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
默写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熟记名言佳句,无错别字 。
典型考点十一——说明文阅读
考点简析:
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说明文教学和测试也必须探究新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2004年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 。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 。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
典型考点十二——记叙文阅读
考点简析: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 。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
在2004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
典型考点十三——议论文阅读
考点简析: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 。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 。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 。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 。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
纵观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