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评价标准 三年级必背课外古诗有几首( 六 )


参考资料:中国网-140余编者耗时5年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改了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节奏划分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古诗词诵读评价标准 三年级必背课外古诗有几首

扩展资料
诗词节奏划分依据: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 。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 。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 。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 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
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 。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 。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
谁知道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资料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诗经》作为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来也有以诗“教子”或“示儿”的优秀传统,也可以说“诗教”是中国家教传统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
随着经济大潮的滚滚到来,西方文化逐渐侵袭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心灵,民族的文化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与保守、迂腐、狭隘成了“同义词” 。拯救中华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留住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根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让学生爱上读诗、颂诗、写诗的各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透过诗文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受民族精神的洗礼,成为熟知并践行“仁、义、礼、智、信”的中国公民 。推而广之,师者教学生诵诗、用诗,就自然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传统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
2008年3月我校成立学校“诗化校园建设规划小组”,确立以“营造学生发展的最佳空间”为基点,以“诗化校园”为主题,构建“主体鲜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典雅优美”的诗化校园总体思路 。我们对诗化校园有着美好的憧憬: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富有诗意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学生经历“富有诗意的学习生涯”;让我们的教师拥有“富有诗意的工作经历” 。
二、课题相关的教育综述:
1995年3月,自赵朴初等9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后,在中央的重视下,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包括世界上的其它的国家,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但国内外研究现状显示,虽然古典诗文的教学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总体来说,目前对古诗文的研究还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实施的过程更多的凭个人的兴趣出发,对古诗文的教学和研究缺乏系统的思考,很少把它作为地区性、全校性统一的课程来进行实践,古诗文经典诵读还没有焕发出她真正的活力,把“诗化”校园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的更是不多 。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学生的认知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 。这时,如果让他们熟读背诵一些人文经典,恰恰符合他们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天然学习方式 。古诗文诵读采取的是“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小学生每天用10-20分钟诵读经典,重在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因而并没有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开拓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另一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