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九 )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 , 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 , 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 。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 , 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 。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 , 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 。二是假设法 , 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 。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次的探究 ,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 , 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 。
第二个例题是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 , 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因此我认为例2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 , 并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 。
学情分析
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鸽巢问题 , 他们在具体分得过程中 , 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 , 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 。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 , 不知其所以然” , 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 , 他们并不理解 。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 , 所以他们可能会认为至少的情况就应该是“1” 。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 ,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 , 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 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渗透“建模”思想 。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 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 ,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 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 , 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问题” , 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 相关学具(若干笔和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 初步体验 。
游戏规则是:请这四位同学从数字1、2、3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写在手心上 , 写好后 , 握紧拳头不要松开 , 让老师猜 。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 激发学习兴趣 ,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后面问题的研究中 。]
二、操作探究 , 发现规律 。
1、具体操作 , 感知规律
教学例1:4支笔 , 三个筒 , 可以怎么放?请同学们运用实物放一放 , 看有几种摆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