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学习《社戏》一文 , 在分析“双喜”这个人物形象时 , 我要求学生们找出对该人物的有关言行描写的语句 , 进行讨论评价 。有个同学对这句话“阿阿 , 阿发 , 这边是你家的 , 这边是老六一家的 , 我们偷那一边的呢?”中的“阿阿 , 阿发 , ”的说法提出疑问 , 问该怎么理解?我当时便以“表示说话时正在思考中”回答了 。可过后细细一想 , 又觉得不妥 。
经查阅 , 原人教版课文和《呐喊》中的《社戏》原文也都是说“阿阿 , 阿发” 。
那么 , 不妥何在呢?
首先 , 既然有学生提到这个问题 , 看来它也是代表了部分学生的疑惑 。编者、审查者可能为了保持原作 , 对此未做改动便选入教材 。笔者揣测 , 原作或许表达的是作者本意 , 但选入教材 , 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课文 , 去认知、感悟和学习 。为避免造成学习的误区 , 是有必要对需更改的地方做出适当改动的 。课文是学习的范例 , 在教材中出现这样的说话方式 , 对学生是有消极影响的 。难道能让学生学习这样说话吗?
其次 , 从文中“双喜”说的话语来看 , 都是直言快语 , 表达流畅的 。惟有此句说话吞吐 , 前后语句对照 , 也显得不够协调、一致 。
《社戏》叙写的是幼时的“我”与农村小伙伴们看社戏的往事 , 抒发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在这些淳朴可爱的小伙伴中 , 双喜可谓是个当之无愧的“领袖” 。你看:在众人都为“我”没能看上戏都叹息表同情时 , 是“最聪明”的他提议 , “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吗?”解决了看戏难的问题之一 , 工具;又是机警的他 , 在外祖母和母亲的迟疑中 , 看出了底细 , 大声地许诺 , “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点点想到 , 言之凿凿 , 有理有据 。解决了看戏难的又一问题 , 陪客 。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微笑了” 。能干的他 , “跳下船”“拔前篙”担负起舵手的重任 , 点开船 , 前进 。完全是他才促成了小伙伴们前往赵庄看社戏 。
看戏中 , 他解说人物和表演的精彩处 。在“我”看不到铁头老生翻筋斗时 , 善解人意的“双喜”解释说 , “晚上看客少 , 铁头老生也懈了 , 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也是他 , 在大家吁气、打呵欠的时候 , 提议“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得到“大家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