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述的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是什么( 三 )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教育家们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 。这些思想不但产生于千百年前的古代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富有启迪教育意义 。它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世界教育思想宝库的重大贡献 。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 。孔子注意观察了解学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即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于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且还“退而省其私”(《论语·为政》),即考查学生课后私下的言行举止,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他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有时从其优点方面分析,有时从其缺点方面分析,有时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 。他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说教 。有时学生问同一个问题,他却做出不同的回答 。据《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就是因材施教 。孔子还主张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教学:“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孟子继承发挥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强调教学方式的变化 。他说:“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宋代张载主张教学应顾及学生的内心要求,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充分发挥,他说:“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语录抄》)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圣贤施教,各因其材 。”王守仁认为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也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他认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答黄以方向》),因人而异,不可躐等 。“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与刘源道书》) 。教学应注意各人长短优劣的特点,譬如治病,要因病发药,教学亦与治病一样,要因人施教 。
总之,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禀赋也不一样,所以教学方法也应因人而殊 。他们反对用一个模式去束缚学生,而主张通过教育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古代教育家特别重视启发诱导,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孔子有一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朱熹《四书集注》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孔子经常运用启发式来教学,有一次他的学生子夏读到一首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问孔子这诗的含义,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 。”子夏领悟到老师的意思说,作画须先有素洁的底子,以此比喻“礼乐”须建立在“仁义”的思想基础上 。但子夏对这一想法还不能十分肯定,于是进一步问:“礼后乎?”孔子听后高兴地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这首诗的原意如何,暂且不论 。从教学法的角度看,孔子在这里避免用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利用形象思维的作用,由生动具体的画面,引向抽象的道德观念,以便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主动地去认识“仁义”的意义,从而自觉地接受“礼乐”的教育和约束 。这可以说是一次启发式教学的范例 。
孟子也有一句名言:“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教师如同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 。《学记》对孔孟的启发式教学作了进一步发挥:“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求得理解 。进行的途径应当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一下把结论告诉他们 。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之和谐融洽;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感到学习轻快安易;启发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到这些,就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