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接待礼仪的重要性怎么写?

1、礼与仪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素称“礼仪之邦” 。礼仪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春秋后期,人们开始注重礼和仪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礼和仪,也就是《礼记》中提到的“礼之本”和“礼之文”,即礼的精神原则和形式规范 。礼或礼仪,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礼作为精神原则,即儒家所倡导的仁德 。仁是人们的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众而亲仁” 。“爱人”是仁德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本质,礼则是仁德的外在表现 。由此,孔子明确指出:“人而不仁,如礼何?”若是“人而不仁”,礼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具备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品行的人,才会明礼、守礼、达礼 。仁字从人从二,其本义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孔子要求人们不要忽视礼的精神,忘记了礼的这种本真的仁爱情感,而只在乎礼的形式 。
二是礼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即所谓礼制 。在中国古代,礼的功能性目标就是维护等级制 。生在“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强调“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记??经解》)他一生为恢复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而奋斗 。孔子及后之儒者特别喜欢讲等级名分,什么都要分出贵贱尊卑,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缺陷 。孔子强调 “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之立人,首先在于礼是个人适应社会的方式,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社会政治伦理的等级结构中,你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而不越位 。这种等级的而非平等的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的伦理理念和人们的礼仪行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
三是礼作为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个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将礼作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所谓六艺之一 。一个人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文质彬彬、温柔敦厚的君子,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学礼、知礼、达礼 。对于具体的礼仪形式,孔子表现了一种开放的、辨证的态度 。孔子所更为看重的是礼仪形式的情感内涵,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本真关系,而不应拘泥于形式,并反对繁琐礼仪 。《论语·八佾》记载:“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同时,孔子看到礼仪行为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然会因时代变化而有所损益 。礼仪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