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和解释( 二 )


9.流年:流逝的时光 。
10.忧愁风雨:风雨 , 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 , 浑教是醉 , 三万六千场 。思量 , 能几许 , 忧愁风雨 , 一半相妨 。”
11.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 ,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 , 皆已十围 , 慨然曰:‘木犹如此 , 人何以堪!’攀枝执条 , 泫然流泪 。”此处以“树”代“木” , 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 , 虚度时光的感慨 。
12.倩(qìng):请托 。
13.红巾翠袖:女子装饰 , 代指女子 。
14.揾(wèn):擦拭 。
【白话译文】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 , 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 。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 , 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 , 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 , 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 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 , 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 , 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 。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 。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 , 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 , 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
【创作背景】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 , 一直不受重视 , 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 , 提出抗金策略 , 又不被采纳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 , 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 , 却投闲置散 , 任了一介小官 , 一次 , 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 , 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 , 百感交集 , 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 , 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一说此词为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年—1170年)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 。
【作品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 , 由写景进而抒情 , 情和景融合无间 , 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 , 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 , 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 , 却投闲置散 , 作一个建康通判 , 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 , 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 , 下临秦淮 , 尽观赏之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