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和解释( 三 )


这首词 ,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 , 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 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 , “楚天千里清秋 , 水随天去秋无际” , 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 , 辽远空阔 , 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 , 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 , 天水交溶气象阔大 , 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 , 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 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 , 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 , 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 , 只有秋季 , 天高气爽 , 才可能极目远望 , 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
下面“遥岑远目 , 献愁供恨 , 玉簪螺髻”三句 , 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 , 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 , 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 , 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 景色算上美景 , 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 , 撒在明月中”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 , 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 , 虽见壮美的远山 , 但愁却有增无减 , 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 , 又何因而至 ,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 , 但结合登临时的情景 , 可以意会得到 。
北望是江淮前线 , 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 , 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 , 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 , 志士不得其位 , 即思进取 , 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 , 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 , 一写内心的担负 , 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 , 是纯粹写景 , 至“献愁供恨”三句 , 已进了一步 , 点出“愁”、“恨”两字 , 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 , 由客观而及主观 , 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 , 夕阳快要西沉 , 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 , 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 , 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 , 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