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师王澍|建筑师王澍:像写诗一样造房子( 三 )
《新周刊》:《造房子》里有你22岁在南京时的书单,你最近在读什么?
王澍:这两天闲来无事在翻曾国藩编的《十八家诗钞》,是他精选过的读诗入门,而且他很自信地说这是正门口 。其中陶渊明、阮籍、鲍照都是100首以上,李白、杜甫是300首以上 。读到这个量之后,你才能体会到很多,园林里原来不太看得懂的东西,也开始有点看懂了,因为园林背后有大量的文学经典和它有关 。我们现在看就是傻乎乎在看,稍微懂一点,体会到一点 。那个年代的那种滋味,你无法想象 。
《新周刊》:你的作品主要都在江南?
王澍:这是有原因的 。一是生活的熟悉,就是水土嘛,你对气候的了解、对温度的感觉,建筑和这个是直接有关的 。也许有人认为没有关系,只要有空调哪里都可以造,但是对我来说绝对有关系 。还有工匠的问题,因为我的建筑都是和工匠配合的,脱离这个地区,要么我得带着我的工匠,要么就得在当地再做工匠培训,其实都很花时间 。
玉澍造的房子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新周刊》:江南工匠的手艺比较好?
王澍:一般是这样 。明朝的北京城,所谓的北方建筑,其实主要是浙江工匠造的 。
《新周刊》:我昨天看到一张新闻照片,西扎的设计博物馆在象山校园非常显眼 。
王澍:他的红墙放在这,我也觉得很有趣,因为原来这是一个和园林有关的校园,至少跟权力中心拉开了足够的距离,这个红颜色一出现,我经常会感觉我怎么就在紫禁城旁边 。学校一开始要求他造得更高,他已经往下压了,但还是有一点高 。
《新周刊》:象山校园里三位建筑师的作品有何不同?
王澍:西扎做的是一个博物馆,在西方的语言里,博物馆是纪念性的、经典的 。我这个是属于白居易的农舍 。隈研吾设计的民艺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日本忍者,有点神秘兮兮地躲在象山南坡上 。
《新周刊》:但看得出西扎的心思,一棵树,绕开它 。
王澍:当时我们提出希望把这棵树留下来 。但是西扎做建筑有一个习惯,就是基本上要撑满场地 。只有撑满之后才会出现和这棵树要撞上,不得不绕一下 。他这个做法是典型的从西班牙城市里来的习惯,因为西班牙城市里密度很高,跟中国以前的城市一样,给你一块地,多么金贵,基本上全占满 。然后把美好藏在中间,自己看 。
《新周刊》:好多园林也很有权力感,尤其是商人园 。超高的高墙,里边弄一些亭台楼阁 。
王澍:对,但那个一般是在城市环境里 。象山还是小山水环境,所以我做的房子就有很多开口 。西扎还是在城市里的感觉,我曾经跟他讨论过,我说你能不能对着象山开一个大一点的窗户?他不干,他的理由是看展览必须专心致志,不能说看了一半展览突然又去看山,这个事他不接受 。
2018年4月,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重新诠释江南建筑符号 。建筑师王澍说,贝聿铭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 。图/阿灿
《新周刊》: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不仅要开窗,就连窗外景色他都百思特网要负责 。
王澍:因为贝聿铭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对山水的兴趣是很特殊的,外国人不太容易理解 。中国人认为山水比人更美,山水最后在中国人心里变成了带有类宗教色彩的状态,它是一个精神力量,就是我能够和世俗抗衡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比名利更高洁的东西,我们的文化中永远有它的位置 。中国的历史是很悲催的,腥风血雨,那么长时间能够存在下来,它一定需要某种精神力量 。它相信一个东西,叫良心也好,叫道德也罢 。这个道德是指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德,不是今天讲的世俗伦理 。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里有特别有趣的东西
————————
《新周刊》:如果由你来规划一个江南建筑之旅,你会怎样设计路线?
王澍:这倒是个很好的问题 。比如说苏州园林,你怎么样能安排出一个小时,这个园林里没有人,然后进去看?现在简直像猴山一样,没办法看 。现在没有理想路线,倒是有一个让大家能够理解到理想和现实是什么关系的路线 。你到哪里都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 。但我不认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完全是负面的,其实现实是很有趣的,在那个冲突里你能发现特别有趣的事情,至少我做设计往往在这里会找到一些想法 。尽管我说我和园林有关系,但我的建筑从来不直接选用苏州园林的元素 。它只是跟我有关的一件事,它放在那儿,是一个参照 。我从来不直接用,连一个地方你都找不到,说我用了苏州园林的细节,没有,不存在这件事 。
- 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得了几块金牌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五一|2022年五一上海限行吗
- 商场|中国十大顶级商场,国内有名的十大顶级购物中心
- 银行|2022中国银行品牌排行榜,中国十大银行排行榜
- 机场|中国最古老的十个机场,中国最早的机场
- 寺庙|中国佛教寺庙排名前10,中国十大著名的佛教寺庙
- 军犬|中国的军犬有哪种
- 机场|中国最大的五大机场,国内最大的飞机场有哪些
- 水利工程|中国十大水利工程排名,中国顶尖的水利工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