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的古诗词 写正月十五的古诗( 六 )


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犹
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
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 。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
酒过花斜 。”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诗中的“桃符”、
“桃板”即指春联 。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后人传诵不衰 。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 。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
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
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上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
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欣
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 。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
期来日乐土安家 。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 。以新鲜事物为
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
【元旦絮语】
古代我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 。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
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 。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
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
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
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
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最早始
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即把正月称为元,
初一为旦 。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
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没传位于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
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
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
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