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谨诗词 关于七夕的诗词各一首(11)


结果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 。李定、舒亶、王(土圭)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
同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 。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未判重罪,这些幕前幕后相救的人功不可没,否则,中国会失去一位光照千古,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天才 。
但是,御史台的人也在疯狂行动,他们准备把新法反对派一网打尽 。李定奏上一本,要求太后国丧时不赦免涉案人员,舒亶更狠,他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轼另外五个朋友一律处死 。
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这样的结果,李定等人自是大失所望 。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于今之县武装部副部长,无“签单权”,精神寂寞,穷愁潦倒 。第三年四月,苏轼撰诗并书《寒食帖》,发人生之叹,写苍凉之情,表惆怅孤独之怀,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异彩,势奔放,无荒率笔,被称“天下第三行书”,墨迹素笺本,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
受害人
受到牵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 。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 。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 。第三个是子由,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
诗案总算了结了 。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要是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鸡”指的是贾昌,贾昌年老时告诉人他在少年时曾因斗鸡而获得唐天子的宠爱,而任宫廷的弄臣和伶人,这一点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的小人是宫廷中的弄臣和优伶,又是诽谤!
关于中华美德气节的诗词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离娄上》
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