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元宵的诗词名言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四 )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 。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 。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
两首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并写出其中一首的赏析 。我很急,谢谢1、《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苏轼(宋)
原文:
元宵似是欢游好 。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
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
译文: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 。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 。
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 。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
赏析:
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 。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
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 。“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 。”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 。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高潮 。可谓笔端生花 。而“拚”字尤为传神 。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 。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余音袅袅 。
2、《鹧鸪天·元宵后独酌》——杨慎(明代)
原文: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
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 。“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 。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
反映元宵的诗词名言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李白关山月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反映元宵的诗词名言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永遇乐·元宵》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注释: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