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与多媒体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五 )


在课堂导入环节 , 教师可以范读新课内容 , 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教师要注意辅以适当的教学语言 ,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等 , 或加入配乐 , 为朗读创造情境 。
例如 , 教学刘禹锡《望洞庭》时 ,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一首古诗 , 景色描写生动优美 , 富有想象力 ,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朗诵 , 体会一下诗歌所描绘的幽静与美的意境 。”这里可以配乐 。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 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 , 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 , 其语言凝练含蓄 , 意境深邃优美 , 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 , 更能启迪人的思想 , 陶冶人的性情 , 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 , 诸如填鸭、注入式的串讲 , 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 , 充斥着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反复诵读 , 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 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诗不厌百回读 , 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 , 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 ,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诵读有两层含义 , 朗读和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 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 , 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 , 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 ,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 , 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 , 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 , 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
由于时代久远 , 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 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 , 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 ,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 , 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障碍 。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 , 明晓句意 。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 , 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 。如《敕勒歌》“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 。特别指出的是 , 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 , 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 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 , 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
创设情景 , 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 诗不离画 , 画可赋诗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 , 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 ,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 诗中写到 , 秋天的夜晚 , 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 , 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 。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 , 江面上是渔火点点 。面对此情此景 , 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 , 秋天来了 , 夜已深 , 鸟归巢 , 自己还飘泊不定 , 流浪异乡 , 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在学这首诗时 , 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 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 , 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 , 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 , 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 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 , 极大地丰富画面 , 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 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