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简介|杂说“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简介(杂说“琴棋书画”)琴棋书画简介|杂说“琴棋书画”



国粹,国粹,说了很多很多年,到底什么是国粹,至今依然莫衷一是 。
然,我们是一个极其看重并珍爱国粹的国度,则是确定无疑的 。
依我简陋的理解,所谓国粹,就是国之精华,值得保护、传承百思特网、发扬光大的 。如良莠不分,则“三寸金莲”也会成为国粹,“太监”也是,也就应该举国保护、传承、发扬光大——也许会辱没国粹 。
如果说古琴是我们的国粹,应该少有人反对 。不仅古,而且是纯粹的中华原创,国之精华 。
据说,古琴至今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以乐器的古老与精致论,世界罕见 。历几个千年,至今未曾间断,与传说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间断的文明”等长等高 。
古琴的“未曾中断”,应该没有异议的 。从久远的传说到实有的人事,古典的、浪漫的、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直至当下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应有尽有,真切并可靠 。
如果说这一国粹从古到今有什么遗憾,或尴尬的话,应该是美妙的琴谱 。难以操作的记谱方法,使古琴的传承只有琴人的逸事,而无有曲目 。只有曲目的名称,而无有曲谱,后人无从弹奏,也就无以“传承” 。传下来的只是琴,而没有一曲曲与琴相伴的完整的琴音琴韵——这算不算一种间断呢?
但,不能这么计较 。有琴在,可以是“从未间断” 。
与古琴有关的故事,都是中国的美故事 。
“知音”这一个美词也与古琴有关,因古琴的人事而创造 。
古琴的曲名都很具美感 。如《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梅花三弄》……
真正的《广陵散》现代人无从听闻,因为失传 。此一琴曲的美名至今盛传,不是因为琴曲的优美,或者激越与饱满,而是因为与古琴有关的人事 。一位叫嵇康的琴人,被杀前要弹的就是这一曲《广陵散》 。他是魏晋时人,自然有“魏晋风度” 。其死,也是“魏晋风度” 。以至于后来的诗人陆游有“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走笔 。文天祥也有“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的名句 。
嵇康还有一篇《琴赋》,是当时少有的长篇美文 。后代的许多书家,墨书的《琴赋》,已成为更为后代的法帖 。文徵明就有《琴赋》的小楷,我多次临写过,咋写也写不过他,恨不得折笔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弹的应该是古琴 。
李商隐有一首诗,很可惜,写的是瑟,而不是琴 。但瑟和古琴一样古老,同为纯粹的中华制造 。“琴瑟和鸣”也可以朦胧地揣想着古琴的美妙 。
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岳飞,也是诗词的高手 。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的词句 。应该也是抚琴的高手 。
总之,古琴以及与古琴有关的人事、诗文,都是中华美人美事美诗美文——中华美园里的一葩,都是国粹 。
但古琴还是式微了 。从古代的后来,其式微的样态正和中华文化的式微同“势” 。
如此精美的国粹,何以会式微?依我愚笨的揣测,也可以找出几条原因 。
比如,古琴是富人的玩艺,非富人玩它不起 。中国又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既然“富不过三代”,由富到穷之后的后人,无心玩,也玩不起了,所以式微 。
比如,抚琴需琴技,而琴技之难是乐器中的“高难度” 。而且,技需天赋,仅凭毅力与志向,皓其首穷其力,也未必能成为一位拨弦即成曲调的琴手 。为琴难,故难以传承 。
到近现代,随着西洋文化的肆意入侵,西洋乐器也侵入中华美园 。许多不争气崇洋媚外的中华儿女舍国粹不为,而为西洋乐了 。同为弦乐器,与小提琴大提琴相比,古琴的表现力似乎也显出了它固有的局限,加之传承国粹的琴人又有许多不争气的,写不出也抚不出可以与西洋弦乐器一决雌雄的新乐 。更为悲催的是,就连我们古人用的丝弦,也改学西洋乐器,变丝而为金属了 。如此等等 。古琴的这一次式微,也许是古琴式微史上最大的一次式微 。
但,又要复兴了,尤其是近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几年,或者,尤其是近几年 。似乎一夜之间,各地各城都涌现出许多的古琴热衷者、追捧者、学习者、教授者,汇成了不大但也不能说小的“古琴热” 。
式微的好东西当然应该复兴,何况是国粹 。我有朋友学琴,也有办琴社的,更有古琴宗派的传承人 。也听过他(她)们抚琴 。正是他(她)们,让我领略了古琴为国粹的不愧 。也见到过学员们的虔诚与潜心,感受到古琴复兴,传承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