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句与满分作文 与古诗词有关的作文满分的要有题记( 五 )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 。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 。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 。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可谓“一石双鸟” 。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