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句与满分作文 与古诗词有关的作文满分的要有题记( 六 )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 。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
寒宫的嫦娥告诉我 。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
而全篇引用的 。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 。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 。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 。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 。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这一点 。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 。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 。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 。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 。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 。当然 。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 。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 。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