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传|荀慧生的故事

月移花影留香何处——名伶荀慧生的故事
荀慧生传|荀慧生的故事
文章图片

“河北东光是我家 , 荀词慧生是我名” 。2016年1月5日 , 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诞辰116周年纪念日 。作为家乡媒体的采访人员 , 日前我们来到北京 , 采访了荀慧生的长孙荀皓、荀派再传弟子唐禾香 , 听他们讲述一代名伶的悲辛一生、“荀学”的万千魅力以及荀慧生后人的不斐成就 。
——编者
有人用四季形容四大名旦:梅兰芳温柔婉约 , 像冬天;程砚秋悲切沉郁 , 像秋天;尚小云豪爽炽热 , 像夏天;荀慧生俏丽明艳 , 像春天 。在寒冬的日子里去探访像春天一样的荀慧生 , 该是怎样的感觉?
我们就在这个冬日踏上了寻荀之路 。一路辗转 , 从荀慧生嫡孙荀皓家 , 到国家京剧院四团唐禾香的排练室 , 迎着凛凛的风 , 感受荀派那妖娆又明媚的风姿与风情 。
其实 , 荀慧生是和冬有缘的 。他在冬天出生 , 又在冬天离世 。7岁 , 该是怎样无忧无虑的年龄?他却被卖进戏班学梆子 , 为了练跷功 , 他挨了多少打、忍了多少泪?那7年 , 无论季节怎样交替 , 于他 , 永远是肃杀晦暗的冬天 。
冬天也是可以绽放花朵的 , 他就是其中之一 。师父给他起艺名“白牡丹” , 他却悄悄给自己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荀词” 。那是因为 , 第一次登台演出 , 他忘了词 。在师父看来 , 这是不可饶恕的重大失误;在他看来 , 这是一生必须铭记的耻辱 。
荀慧生传|荀慧生的故事
文章图片

“白牡丹”很快打响了牌子 , 多少人迷恋他的梆子戏 , 他却迷恋上了京剧 。他弃梆子改学京剧 , 被一些守旧的演员嘲笑捉弄 。他们不仅派人在台下喝倒彩、发嘘声 , 甚至在演出的时候站在幕后夸张地大声学唱他那稍带梆子味的唱腔 , 以致扰乱了舞台上的演出 。他只能压着气忍受 。
“咬咬牙 ,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望着荀皓书房里的荀慧生照片 , 我仿佛听到了他那自言自语似的独白 。
在上海 , 荀慧生唱火了 。传统戏外 , 新编剧目越来越多 , 越来越受欢迎 。几年后 , 他从上海又演回到北京 。嘲笑、质疑的声音被各种各样的赞誉淹没了 。27岁 , 他跻身于“四大名旦”的行列 。
按照现代的标准 , 荀慧生是一个勇于创新的艺术大师 。四大名旦没有一个因循守旧的 , 每个人都有很多拿手的新编剧目 。但是 , 说到改革幅度最大的 , 很多人认为是荀慧生 。他颠覆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观 , 用一种更鲜活、更生动的唱腔、念白、服装以及表演形式 , 演绎着性格命运迥异的各色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