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语文全国卷2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全国卷一诗歌鉴赏答案( 七 )


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总结一些语言特点、风格、表达技巧之类的,在找些经典题套套,练练其实不难的,如果不是太变态,高考题考的都是大多都是大众题,楼主加油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语文
1.【解析】选D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依据文中论述的悲剧在第三段限定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而D项为历史事实,而非文学艺术 。

2.【解析】选C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为偷换概念,文章倒数第2段倒数第2行说,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获得悲剧感 。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依据文章倒数第2段,悲剧作为艺术,它建立了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展现的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些陌生的空间,审美主体才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才能体会“以悲为美”的意思 。

4.【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对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能力 。“励精”是“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之意 。

5.【解析】选B 。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解读推断能力 。断句遵循两个原则1不破坏词语相对完整性2符合我们平常朗读习惯 。断句语句表现的是面对李揆的嫉妒休烈坦然应对,前主语多为李揆,后主语多为休烈,先交代李揆嫉妒的缘由,采用的打压手段,后叙写休烈的坦然 。补充省略的主语,抓住词语名词、代词“宰相李揆”“之”“国子祭酒”“之”“休烈”以及虚词“以”,理清事件的逻辑性就可以了 。

6.【解析】选A 。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精准概括、提炼的能力 。“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评析不当,错误 。并非直言不讳,而是委婉含蓄 。

7.【解析】
(1)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罪”,从句子结构看应为动词,可翻译为“归罪” 。重点实词为“规”,依语境理解为“改正” 。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主,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
(2)这个句子关键抓住“下”“亲”“推毂”等实词和“曾无”固定句式 。可以翻译成“屈身对待”“亲近”“推荐”,“曾无”可以翻译成“连……都没有” 。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 。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
【评分标准】(1)“罪己”“规过”翻译正确各1分 。(2)“亲贤”“推毂”“曾无”翻译正确各1分 。
附【译文】
于休烈是河南人,有美好的品性,坚贞、诚实,机敏有悟性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擅长写作文章 。被举荐为进士后,授官秘书省正字,后又转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 。于休烈出京做了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发动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升迁做了太常少卿,掌管礼仪方面的事,兼修订国史 。肃宗从凤翔回到京城,振奋精神致力于听从接受大臣建议 。曾经对休烈说:“国君的举动一定书写,是好的历史 。我有过失,你书写吗?”于休烈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主,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当时中原发生了动荡叛乱,经典书籍基本找不到了,没有历史书籍可以检索、搜寻 。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的经典,修订撰写了很长时间,现在没有底本 。我期望下御史台推断勘订从史馆得来的资料,让府县官吏收集寻访 。有人从别处收到《国史》《实录》,如果送到官府掌管机构,要付大价钱收购赏赐 。”以前的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战胜贼人,进入东京,至此把他家里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不久,于休烈转任工部侍郎,修订国史,奉献《五代帝王论》,皇帝嘉奖了他 。宰相李揆自夸才能嫉妒贤臣,因为休烈修订国史和自己地位并列,很嫉妒他 。上奏让休烈做了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订编撰史料来使他在自己下列,休烈很恬然淡定,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代宗即位后,辨别名望官品,宰臣元戴很赞成他,于是征拜他做了右散骑常侍,依照以前兼修订国史,多次升迁被封为东海郡公,加任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总共三十余年,多次掌管要职,家里没有多少积蓄 。为人恭敬节俭温和仁爱,不曾在脸上显现欢喜生气的神情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 。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休烈)十分喜好经典书籍,经常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大历七年去世,年龄八十一岁 。这年春天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地下诏赠名号韦氏国夫人,埋葬那天提供了很盛大的礼仪 。等到得知休烈去世的消息,追思悼念了很长时间,褒扬赐官尚书左仆射,赏赐百匹赙绢、五十端布,派拜见使者内常侍吴承倩去个人府第宣告慰问 。作为一介儒生的荣耀,很少有和他并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