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诵读古诗词心得体会 小学生读古诗心得体会( 六 )


例如:杜甫《蜀相》
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他写了好几首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 。这首诗是公元760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 。第一句中的“寻”字,说明诗人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怀着对诸葛亮的无限思慕之情特地来瞻仰武侯祠的 。三、四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抒情 。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极好,表明尽管祠堂的阶下碧绿的花草,树上有黄鹂叫,然而“人去楼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生自灭,没有人欣赏了 。五、六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 。最后两句流露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极度惋惜和悲痛 。全诗感情深沉 。诗的结尾所说的“泪满襟”的“英雄”,首先是诗人自己 。正因为诗人自己对诸葛亮的景仰和怀念如此深切,感情如此真挚,所以,就使得诗的艺术形象饱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千古绝唱 。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
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尽一怀酒”,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 。这两句,语言是朴素的,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 。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在各处广泛传唱,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
抒情的方式有:
1、借景或借物抒情 。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2000年春季高考 。
2、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
3、直接抒情 。
也称直抒胸臆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 。2001年第8题(4)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
(5)烘托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来塑造形象 。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 。正衬又称为烘托 。
(6)用典(也是表现方法)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就因为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这首词的思想情紧密联系的,所以,辛弃疾来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这些典故,并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7)表现方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烘托、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用典等,有助于披文入情 。
其他如“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
(8)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样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氵预堆 。”欣赏两人的诗,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婉约派,豪放派
(9)语言特色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
(4)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