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诗词书法作品 钱塘江边一首对联儿( 六 )


周恩来(乳名大鸾,字翔宇)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 。在那饱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他还是抱着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坚信中华民族必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1917年他在东渡日本前夕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了“愿相会与中华腾飞世界时”,落款为:“弟翔宇临别预言” 。从这题词中可以看出一个19岁的热血青年的鸿鹄之志 。整幅字的章法前疏后密、错落有致 。尤其是启首的“愿”字,比其余的字大一倍以上,笔者认为,这是独具匠心的 。此愿既是周恩来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这幅字用笔娴熟,点画挺拔劲健,结构章法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可“容针”,其形俊秀飘逸 。看来,此时周恩来的书法受“二王”、“颜柳”书法的影响颇深 。
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战乱,这一时期周恩来的墨迹流传甚少,最具代表性的是1919年3月为章鸿诰书其19岁东渡时作的七绝诗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作融诗的磅礴与书的雄浑于一体,相得益彰,气岁度非凡 。此作品为行书,尤其是裹锋用笔,浓墨重蘸,写来却无拘无束起伏跌宕,浓、淡、枯、润之墨韵跃然纸上,变化生姿 。其字型多处趋长,而点画简略有意犹未尽之感,给人以想象空间 。此时的周恩来,虽年过弱冠,但其书法的风格已经为中年的“书风形成”作了坚实的铺垫 。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前期,周恩来的书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同历代书家多至中晚期的方达到艺术高峰相合 。因为真正的书法家是要一定的年岁、阅历和内涵的,这与音乐、文学不同 。这段时期留下的墨迹相对较多,有题词、诗文、信札等 。领袖的题词首先是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但如果书法效果好,对读者来说,在感到赏心悦目的同时,更会受到极大的鼓舞 。这是一般的书家作品所不能及的 。如1939年3月,周恩来题写的“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极好地鼓舞了浙江人民的抗日斗志 。此幅题字字字顾盼呼应,虽笔断而意连,点画沉着,笔力精绝 。这一时期的周恩来书法已经形成自己藏而不露、雄俊伟茂的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是1941年1月为皖南事变的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们在惊叹周恩来文采斐然的同时,更看到了他痛恨国民党“同室操戈”的激愤心情 。书为心画,在特定的环境下,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必将融入于其作品中 。如颜真卿的《祭侄稿》,岳飞的《满江红》就体现了他们的悲怆和愤慨 。这幅字的用笔是艰涩的,结字是险绝的,章法之破规除习的,以及书者的悲壮之情均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的体现 。
鲁智深死后那首诗是什么意思啊?水浒传里鲁智深坐化时说的 。

【钱塘江诗词书法作品 钱塘江边一首对联儿】

全文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是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