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战争 毛泽东关于战争的诗歌( 五 )


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 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朝鲜战争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有哪些?1950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重大的胜利,毛主席和柳亚子在一起,难掩心中的兴奋,写了一首词:
妙香山上战旗妍
颜?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

方先生留 。
毛泽东的沁园春是不是抗日战争的诗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
毛泽东的沁园春是不是抗日战争的诗歌长沙1925年10月,雪1936年2月,讲的是无产阶革命和辛亥革命他所感悟的,在那风雨飘摇时,峥嵘时期的强烈斯许 。
“大浪淘沙“毛泽东诗词全文《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
毛泽东诗词战争 毛泽东关于战争的诗歌

扩展资料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 。
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 。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 。
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
“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朗吉努斯《论崇高》)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 。
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

【毛泽东诗词战争 毛泽东关于战争的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