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晏殊的谢谢~( 二 )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 。“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
诗词鉴赏什么的古诗文网的答案很多的~可以去看看,满意请采纳
浣溪沙 晏殊 赏析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
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 “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 。“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 “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 。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 。“一霎”、“几回”乃互文 。虽说是 “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上句 “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 。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 。下句“圆荷”即荷叶 。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 。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