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古诗词白居易 钱塘江春行唐白居易古诗大全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
13.阴:同“荫”,指树荫 。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堤全长1000米
关于钱塘的古诗1、《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
钱塘江古诗词白居易 钱塘江春行唐白居易古诗大全

2、《忆钱塘江》
宋代: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译文: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
3、《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宋代:司马槱
妾本钱塘江上住 。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
译文:
我的家就在繁华的钱塘江畔,花开花落,任凭岁月流逝 。而今燕子又要把美好的春光带走了,在这黄昏时节,纱窗外下起了一阵潇潇细雨 。我把犀梳斜插在头上,让头发半垂鬓边,敲响檀板,唱清丽的歌曲 。抬眼望高空白云,不知它漂泊何处,梦醒后只见皎洁的明月从春江江畔冉冉升起 。
4、《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宋代:苏轼
送客归来灯火尽 。西楼淡月凉生晕 。明日潮来无定准 。潮来稳 。舟横渡口重城近 。
江水似知孤客恨 。南风为解佳人愠 。莫学时流轻久困 。频寄问 。钱塘江上须忠信 。
译文:
客人走后,灯火尽了,西楼挂着一轮淡月 。钱塘江潮水涨潮没有定期 。希望潮水的平稳安静,使友人的行舟能够安祥稳当地停泊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渡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