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食发展 关于美食的诗句

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北宋文学家苏轼
白话译文: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
2、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猪肉颂》北宋文学家苏轼
白话译文: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
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北宋文学家苏轼
白话译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
4、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唐代诗人杜甫
白话译文:用活鲜鲫鱼烹煮的银色鱼肉丝,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的香羹 。
诗词美食发展 关于美食的诗句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宋代诗人陆游
白话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到黄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肉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州一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山西村
古诗词—-关于美食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即为"八珍"。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赞扬中华美食的诗句!《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
苏东坡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朴素的美食诗词窃以为对生活体察至细至微之人当识得美食之佳趣 。对美食的体验经历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其背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独特考察 。倘若这个品尝美食的人有点考据癖,他定会查查什么地方出产食物的原材料,什么时候发现奇妙的烹制方法,什么人将其发扬光大 。《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一时,除去其本身拍摄美食独特视角,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它对美食背后的故事的探寻 。回顾中国的古代文学,不难发现那些写出绝世佳作的大文豪们大都留心生活,而其中嗜食会食者又占了绝大多数 。可见留心生活的人自是不会放过美食的乐趣的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描写美食的句子,笔者选取了几首写美食的古诗,研究了古诗、美食和地理背后的千丝万缕 。
一、 李白和雕胡饭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
这首诗是李白在五松山借宿一位荀姓老妇家后心怀感激之作 。诗的第五第六句写到“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何为“雕胡”?雕胡指的就是茭白 。茭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中国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 。而五松山在什么地方呢?安徽铜陵县 。铜陵在长江边上,水资源丰富,适合茭白的生长 。茭白作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味美鲜甜,口感脆嫩,是难得的美味佳品 。而茭白饭则是广受欢迎的一种烹调方式 。茭白,米饭配以一点香菇外加一勺猪油就能成就一盘茭白炒饭,很家常的味道,亦是道地的江南美食 。可以想象,在一个朴素的农妇之家,主人家端出这样一盘清香诱人的茭白饭,茭白映“素盘”,月光下莹莹卓辉,是何等“秀色可餐” 。无怪乎李白叹一声“三谢不能餐” 。历史上除了李白还有很多人也对雕胡饭大加称颂,譬如杜甫“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又如宋玉《风赋》云:“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 。小小茭白能在走遍天下,尝遍四时之味的文人们的记忆之中占有如此地位,不得不说江南水土之肥,美景、美人、美食一个都不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