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诗词及译文 六年级的古诗词大全(11)


然销魂者 , 唯别而已矣 。”苦于离别的人 , 感到魂魄离散 , 魂不守舍 。
那个黄昏把酒的“我”无奈而突然地叹息一声:不要说不会丧魂落魄
啊 , 你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 , 人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关于结尾三
句 , 元朝伊世珍《琅?记》传说 , 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丈夫
赵明诚 , 赵明诚自愧不如 , 叹赏之余想与她比个高低 。就废寝忘食地
用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 , 混杂着交给朋友陆德夫看 , 陆德夫反复琢
磨后 , 说:“只三句绝佳 。”结果是李清照写的最后三句 。所谓绝佳 , 
就佳在它以“人、花比瘦”的奇喻 , 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 , 与
天地灵气相通了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 ,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 其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乃曹操语 , 时建安十八年(213)正月 , 操攻濡须 , 望权军 , 叹其齐肃 , 乃退 , 留下这句著名的评语 。魏武帝生性高傲 , 能得到他的肯定实为不易 , 这也正说明了孙权确有过人之处 。吴国都尉赵咨曾对其主作过一番评价:
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 , 雄略之主也 。”帝问其状 , 咨曰:“鲁肃于凡品 , 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 , 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 , 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 , 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 , 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 , 是其略也 。”(《三国志·吴主传》)
这番回答不卑不亢 , 实在是精彩 , 虽然难免溢美之辞 , 但概括的还算全面 。下面谈一谈笔者眼中的孙权是什么样子的 。
一.与曹操、刘备相比 , 孙权同样是一位善于用人的君主 , 并且在纳谏方面作的更好 。综观三国时代 , 东吴胜多败少 , 这与孙权能用众力群智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载权语曰:“天下无粹白之狐 , 而有粹白之裘 , 众之所积也 。……故能用众力 , 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 , 则无畏于圣人矣 。”事实上 , 在创业时期 , 孙权很少有独断之举 , 遇军国大事必与属下相商 , 并且善于识别和采纳好的建议 。如赤壁之战初期 , 唯周瑜、鲁肃主战 , 其余文臣多劝权迎之 , 但孙权还是决定联刘拒曹 , 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这一点上刘备逊色不少 , 东征前群臣多谏 , 他一概不听 , 终有夷陵之败 。此外 , 孙权还能够听取反面意见 , 这对封建统治者来说是很难得的:
后吕蒙当袭南郡 , 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 。蒙说权曰:“若至尊以征虏能 , 宜用之 。以蒙能 , 宜用蒙 。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 , 共攻汇陵 , 虽事决于瑜 , 普自恃久将 , 且俱是督 , 遂共不睦 , 几败国事 , 此目前之戒也 。”权寤 , 谢蒙曰:“以卿为大督 , 命皎为后继 。”(《三国志·宗室传》)
因此 , 定荆州、擒关羽的事得以顺利进行 。可见 , 孙权不仅能够和属下坦率地交换意见 , 而且还勇于改正自己原来不妥当的意图 , 这样的领导艺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借鉴的 。
二.孙权善于审时度势 , 肯忍辱负重 , 在不同时期对蜀、魏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 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例如赤壁之战过后 , 魏军不断在北方施加压力 , 这时权用鲁肃计把江陵借给刘备 , 以使之壮大 , 这样做至少可以打乱曹魏的整体战略部署 , 事实证明 , 曹操很怕这一招: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 , 方作书 , 落笔于地 。(《三国志·鲁肃传》)
后来刘备定益州 , 西方又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霸主 , 而且占据荆州不还 , 可以说东吴此时被扼住了咽喉 , 争夺荆州已成为必然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 孙权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建安二十年(215) , 命吕蒙争三郡 , 同年与刘备讲和 , 平分荆州;建安二十二年(217) , 鲁肃去世 , 以吕蒙镇守陆口拒关羽;建安二十四年(219) , 通好曹魏 , 袭取荆州 , 擒杀关羽 。此后 , 孙权一直屈身事魏 , 从而避免了两线作战 , 确保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直至曹丕为了控制东吴 , 要求孙权送儿子孙登到魏国做人质时 , 孙权才最终断绝了与曹魏的关系 , 重新建立了吴蜀联盟 。通过审视这一系列战略举措 , 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不仅能屈能伸 , 而且把攻守时机拿捏得恰倒好处 , 这正是头脑冷静、思路清晰的表现 。陈寿将其比做勾践 , 是非常恰当的 , 充分显示了一代史学宗师的卓越才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