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湖诗词 阿炳的生活背景是什么( 七 )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 。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 。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 。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
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 。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 。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 。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 。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 。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 。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 。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 。”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 。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 。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 。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 。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 。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 。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 。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
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 。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 。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 。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 。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 。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 。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 。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
【大同殿—竹炉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 。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 。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 。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 。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 。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 。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 。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 。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 。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 。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 。”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