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崇洋媚外诗词 你对现今社会崇洋媚外的现象怎么看( 四 )


二、低俗文化之风透示文化主体的道德精神陈腐;抵制低俗文化之风就要强固文化建设的道德之基,培育高尚道德精神
道德精神是指价值观念、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原则、道德意志等各种道德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道德价值观 。道德精神有高尚与低俗、健康与陈腐之分: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顺应社会进步、和谐的文化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推动力;陈旧腐朽的道德精神严重滞后于社会前进发展的进程,是制约社会进步、妨碍人性提升的精神阻力 。道德精神的上述特点也决定其在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在当前,一方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另一方面,奢靡享乐的人生精神、唯利是图的职业精神、去思想化和泛娱乐化的娱乐精神等低俗文化精神也仍有市场 。这种状况表明,文化领域“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现实矛盾依然存在,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与某些社会个体或群体道德精神陈腐之间的矛盾 。抵制低俗文化之风就要有效清除道德精神陈腐,培育高尚道德精神,强固文化建设的道德之基 。第一,对我国道德发展的基本状况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不搞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文化精神功利化的背景下,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道德立场、道德观念的分化乃至对立,高尚精神坚守和低俗精神蔓延的并存,已经是不争的现实;理论研究上笼统讲人的道德本质是“自私”还是“无私”已经没有意义,需要的是对不同环境下出现的不同道德现象作具体分析 。第二,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 。要充分认识少数党政干部道德精神低俗陈腐的巨大危害:它是导致其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最隐蔽的精神根源,对其他社会成员道德精神陈腐也最具诱导作用;由道德精神低下演变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重违法犯罪的案件频发现象,更是严重损毁党和国家的形象,严重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自信 。因此,官德不修必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要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具体化,努力阻止道德“不达标”的人进入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更不能“带病”提拔任用 。要坚持“依法治吏”和“以德治吏”并举,既要对党政干部的违法犯罪坚决依法惩治,也要严加防范道德精神陈腐者的“犯罪风险” 。第三,加强社会主流舆论对道德精神建设的正面引导作用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社会道德精神建设尤其需要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舆论宣传工作者要在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同时,对社会上的各种道德现象做出合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的道德评价和舆论引导;决不能搞所谓的“价值中立”,甚至利用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阵地传播陈腐的道德观念,颠倒善恶评价、混淆公众视听 。
三、低俗文化之风显示社会文化系统内在精神的杂乱;抵制低俗文化之风就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文化系统
系统是指由各种不同的成分、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内在要素的有机联系与合规律的有序运动是系统赖以维系的本质 。一个和谐的社会系统必然要求其社会文化也是一个和谐的系统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要求其文化系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健康、和谐、有序的文化系统 。新中国诞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新中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封建主义的文化劣根依然存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现实影响更是来势汹汹;在历史文化遗留问题与现实环境结合的情况下,一些封建主义文化改头换面、“借尸还魂”,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文化粉墨登场,形成了一种封建主义文化精神、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同时并存的局面,使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
当前社会文化系统的精神杂乱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封建迷信世界观等多种世界观并存 。我国多年来坚持对党员干部、在校青年学生、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等实行较为广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一大批社会成员赞同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但近些年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潮在干部队伍中未得到有效遏制;不信马列信鬼神的封建迷信和宿命世界观在一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蔓延;各种宗教组织及其信徒的超常规发展,各宗教场所与宗教活动在传统非信教族群中的不断扩张,大大挤压了科学世界观的宣传空间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不容忽视 。其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非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并存 。某些涉及历史观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通过编造戏说历史而模糊历史真相、诋毁传统高尚人格、消解高尚民族精神,宣扬抽象人性论、爱情决定论、历史宿命论、历史倒退论等唯心主义历史观,表现出对唯物史观不屑一顾的心态 。在一些旅游景点,关于历史古迹、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说中,越来越多地渗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唯心主义编造 。其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并存 。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等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成员的主体拥有正确或基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机会主义、宿命主义等各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依然存在 。其四,健康文明的生活文化模式与腐朽没落的生活文化模式并存 。奢侈生活者群体与温饱生活者、困难生活者群体在衣食住行、经济文化消费、人际交往等生活方式、行为风气方面,基本形成了各自的“文化模式” 。这些不同的生活文化模式往往在心理上格格不入,在生活空间上相互隔离,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的矛盾,成为社会文化系统不协调的现实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