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书笔记怎么写?( 四 )


百年孤独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作”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这本书记载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 。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 。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 。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这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 。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 。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 。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 。”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哀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 。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原因 。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可以使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 。在此,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而实际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 。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落后和愚昧为伍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最终如马贡多城一样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 。因此,我们需要团结 。从前,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无名指)和五弟(小指) 。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 。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 。最终矛盾激化,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 。大哥说:“我天天带领着你们早出晚归,辛勤的为手服务,我的本领最大 。”二哥说:“你分配不均,有失职之处,出了事都是我给你顶着,我的本领最大 。”三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你们都把脏活累活压在我身上,美其名曰我的身材修长体格健美 。”四哥尖着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的 。瞧我管理的外交处,那可是顶呱呱,我的本领最大 。”五弟也争吵着说自己的本领最大 。他们激烈地争吵,谁也不让谁 。这时 ,人说话了:“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谁的本领就最大 。”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拿球,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 。人说:“你们一起拿试试 。”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球就很轻松的拿了起来 。他们终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 。团结并不止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当中 。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 。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团结的精神,那么这个团队就不能称为团队,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而已 。团结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团结,理所当然的,就不会有成功,这是千百年来都不会变的道理 。有两头驴,被同一根绳栓住了,他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 。它们相互背对着,各去吃自己这边的草 。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 。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 。它们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作,如果它们互不相让,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 。由此可见,团结必不可少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同理,只要人人团结在一起,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精彩、和谐 。根回顾美国历史,以最敏感的黑人问题为题材的作品已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类别,影响最大的有有《汤姆叔叔的小屋》、《飘》以及这本书《根》,与前两部不同的是,《根》是完全以黑人的生活为主要情节且以黑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具有开创意义 。“从头道来”,从“根”挖起,以一代一代黑人的命运,以他们的苦难与追求,雄辩地展示了主题,同时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史诗的光辉 。从西非冈比亚河上的嘉福村,到作者以第七代金特人的身份追述他的祖先们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所经历的苦难 。这条根也是所有美国黑人之根的代表与象征 。对于一个以前很少了解非洲部落生活的我,不能不说康达·金特之前那一段淳朴和谐的生活对我充满了吸引 。那播种和丰收季节的歌舞与祈祷,篝火前的长老议事会,森林中的男子成年典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雅、和谐、自如;而晨雾荡漾的肯必·波隆河上,独木舟划破了平静的水面,惊醒了狒狒,惊散了野猪,林间百鸟鸣啭,河上苍鹭齐飞……多么和谐的自然 。但当康达·金特被套上铁链装上运奴船驶离了嘉福村,我合上了书,不想再看下去 。因为实在难以想象,这个变化带给亲人怎样的悲痛欲绝!一个人,突然之间失去了自由和尊严,远离了自出生以来的所有亲人、生长环境,更重要的是,不再有知晓一切消息的权利,那种感情是绝望一词所代替不了的 。康达的反抗从一开始就带着悲剧的色彩 。他目睹了同伴的挣扎、患病和死亡,他经历了地狱般的旅程,经受了濒临死亡的痛苦,到达他从未知晓的陌生之地 。成为历史悲剧的一份子 。嘉福村的一切在一步步远离之后,却一点一点深刻起来 。康达的反抗从未停止 。这是毋庸置疑的 。读书的过程,是痛苦的体验过程 。当我们为书中的主人公落泪时,这种感情就已经掺杂了个人的种种体验 。虽然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但悲剧似乎一直在重复,尤其在18、19世纪的欧洲和美洲大陆 。无数的黑人被掳走,刚刚建立起来的亲情被生生的撕裂,文明的白种人在生离死别面前毫无羞耻感,貌似人的感情是以肤色区分,而不是以生理特征来区分 。上帝造人时所立下的规矩只在白种人这里有效,黑人及他们的混血后代无权享用造物主的恩泽 。今天,站在21世纪的文明之中回想大西洋中无数运奴船在风浪中颠簸,无数人类的感情脆弱如纸,不及一提 。而事实上,《根》所要表达的两种文明在我看来不相上下 。尽管黑非洲的文明发展缓慢,但并不影响各类情感的深度 。康达的母亲勤劳,善良,在康达成人后,母爱的深沉转化成自豪,她愿意看到长子的成长,但也会因为儿子渐渐独立而失落 。这是所有养育过孩子的母亲共同的感受 。而父亲总是那么内敛,他一声不响的为儿子准备了每一阶段的礼物 。作为人,他们独立、个性 。当康达在美洲大陆重新建立了家庭,当他知道绝无机会再回到家乡,他却从未忘记过那里 。他多年后对妻儿吐出那已经似乎很遥远的故乡的语言时,他知道其实自己的心从未离开过嘉福村晨曦的炊烟,肯必·波隆河上的独木舟…...他的后代从片言只语中搜索着祖先的伤感,遥远的嘉福村也在逝去的历史中追寻着离散的亲人:他曾经存在过,是他们的一份子 。语言,于是充当着他们之间割不断的桥梁 。就有了后人们一代代不断重复着的话语:有个叫“金塔”非洲人,他把吉他叫做“可”,把弗吉尼亚的一条河叫做“肯必·波隆河”…… 从人类共性的角度来说,白人与黑人的感情没有两样,失去子女与失去父母的白人不比黑人悲伤多少 。相反,对于那个更单纯地方的人来说,子女对父母来讲更重要 。那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存的资本;而另一个地方,一个由坚船利炮与暴力血腥组合成黑人的人间地狱,进步与落后在冲突中将人性的善恶重新演绎!汤姆叔叔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