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什么是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结节性硬化(什么是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结节性硬化是常染色体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具有多方面异常特征,包括多器官的良性错构瘤 。自法国内科医生Dsir-Magloire Bourneville命名后,也称作Bourneville病,Bourneville医生发现结节性硬化患者大脑皮层的马铃薯样损害,结节性硬化是第二最常见斑痣性错构瘤病,位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之后 。估计它的发病率为1/6000,全世界大约有150万患者 。结节性硬化的预后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不同 。然而,35岁前死亡率高达40% 。
01
遗传学



约1/3结节性硬化患者是家族性的,由2个抑癌基因突变引起,TSC1和TSC2 。其他2/3的病例是散发的,由自发突变引起 。TSC1位于染色体9q34,编码错构瘤蛋白 。TSC2位于染色体16p13,编码结节蛋白 。错构瘤蛋白和结节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异二聚体,以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信号级联放大,mTOR负责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 。错构瘤蛋白或结节蛋白缺失导致失去mTOR的抑制作用,因此出现结节性硬化的多系统错构瘤 。相比于TS1突变,TSC2突变更常见,与更严重表现相关 。
02
临床表现
结节性硬化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三联征,1908年由Heinrich Vogt首先描述 。然而,三联征可能是误解,因为三联征(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力迟钝百思特网)仅见于30-40%的患者 。目前全部患者中面部血管纤维瘤出现于75%患者,癫痫发作90%,智力迟钝大约50%[14] 。结节性硬化通常于婴幼儿时或儿童早期做出诊断,因为儿童出现癫痫发作、发育迟缓或脱色斑 。然而依据在其他年龄表现出其他特征,结节性硬化较早或晚的时间做出诊断(表1) 。例如,皮层结节和心脏横纹肌瘤出生前和婴幼儿时查到,而肾、肺和骨损害更常于成年期发现[15] 。正如Roach和Leung and Robson所描述,1998年Gomez提出了一套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分为主要和次要指征,当符合两条主要指征或一条主要和两条次要指征时可以确诊 。当符合一条主要和一条次要指征时为拟诊,符合一条主要或两条或以上次要指征为可能诊断 。
表1 结节性硬化多系统特征和发病时典型年龄
结节性硬化|什么是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03
皮肤表现
本文的目的是着重于结节性硬化的放射学表现 。然而,皮肤表现虽仅在体格检查时观察到,但可以提示随后的放射学检查,因此必须了解 。脱色斑,亦称作灰斑病,是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出现于90%以上的结节性硬化患者 。这种皮损通常于婴幼儿期或者儿童早期,表现为浅色皮肤斑 。面部血管纤维瘤,以前称作皮脂腺瘤,可以在75%的结节性硬化患者中见到,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典型的以蝶形或面颊分布 。鲨革斑通常表现为腰骶部的局部皮肤多砾石样似革质增厚,目前见于大约50%的患者 。甲床下纤维瘤是发生在指或趾甲下小的肉质瘤,出现于大约20%的结节性硬化患者 。这些皮肤表现作为结节性硬化的主要诊断标准,并且是体格检查可以发现的仅有的典型表现 。
04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结节性硬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室管膜下结节、皮层和皮层下结节、脑白质放射状移行束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这些表现是发病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患者表现为癫痫发作、不同程度的智力迟钝甚至自闭症 。
室管膜下结节
室管膜下结节见于90%以上的患者,即衬于脑室的错构瘤病变 。这种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倾向于钙化;90%于成年期出现钙化(图1A) 。未明确诊断结节性硬化、出现细微神经症状的成年患者,因为CT检查钙显像相对明显,所以CT是识别室管膜下结节首选的显像模式 。这种病变在没有钙化时在T1加权MR图像上表现为不同增强和高信号,在T2加权和FLAIR序列图像上表现为等信号到高信号(图1B) 。
皮质和皮质下结节
皮质和皮质下结节出现于90%的病人,代表杂乱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常见于额叶,依频率降序见于额叶、顶叶和颞叶,很少见于幕下 。研究发现结节数量与神经症状和认知损害有直接关系 。典型的结节呈三角形,顶点指向脑室 。这些结节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和FLAIR序列图像上呈高信号(图1B) 。有趣的是,在由于相对缺乏髓鞘形成的婴儿中可以观察到相反的信号强度模式 。仅有10%的结节在使用静脉对比剂后出现增强 。
在结节性硬化的症状治疗方面,癫痫经常是最具挑战性,因为癫痫发作通常比较难治 。因此,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变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在弥散张量成像和FDG-PET检出致痫结节方面取得进展而可以引导靶向手术切除 。致痫结节的表观扩散系数增高 。另外,FDG-PET发现结节的大部分表现为葡萄糖低代谢,表明该结节为癫痫灶(图1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