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 。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 。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 。透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 。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 。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这天的学校里 。
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 。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 。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 。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 。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 。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忙,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力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 。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务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