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培训学习总结格式怎么样?( 七 )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某课堂,教师问学生“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其中一名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它屡败屡战 。真的能喜欢白骨精吗?不!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们赞同学生的观点,也就成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的人,这跟糊涂的唐僧没什么两样!更糟糕的是模糊了学生的是非观念 。并不是学生说了真话,教师就一概认为对,因为“真话”未必是正确的 。
2、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们备课时精心预设好的东西可学生怎么也答不到点子上,有时甚至不挨边 。应当说我们备课时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我们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我觉得预设之网逮“大鱼”,生成之网逮“小鱼” 。对于不往这两张网里钻的“鱼”,我们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 。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实的生发 。他们是一对对立统一体 。备课时我们关注的是“教”,预设则注重学生的“学” 。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动态的平衡 。我们要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也要抓住生成点,比如: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燃烧点、意外点等等 。像上面《春》的例子就生成于学生的质疑点 。
3、语文课堂上的引领与叫停
要想使得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有老师的引领 。这里的问题是怎样引领?引领的时机如何把握?引领可采用哪些方式?该不该叫停?如果不叫停可能就完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叫停那哪有生成啊?就引领而言,诗歌教学我们引领更多的是激情;对于难度大的课文我们要引领信心、思维、方法、技巧等等 。贯穿我们语文教学始终的是要引领习惯,这包括诸多种,比如:认真听的习惯、写字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发问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 。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的时机 。比如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领;可以在学生的讨论偏离目标时把他们领导正确的轨道上来;可以在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恰当点拨他们 。
4、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文本 。
整体感知文本是对的,但不是读一遍课文就整体感知了 。听了这么多阅读教学课,感觉学生阅读文本不够,很多课学生都没有充分阅读文本 。如果阅读不充分,学生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何谈深入探究?相反,如果学生的阅读充分,然后我们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分析便不是问题 。
5、关于多媒体的运用 。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的要求要靠联想、想象等形象性思维,而不是具象的直观的多媒体课件 。但我们也不要忽略工具性的一面 。比如字词教学,比如文学性较弱的说明文教学,采用多媒体不但直观、课容量大而且易于学生接受 。但对于其它文体的教学我觉得更多的是为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服务的 。因为文学不能缺乏想象力,不能少了“悟” 。我们现在的孩子写作的形象思维很差,我觉得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 。因为他们这一代是看动画片长大的,而我们是听评书、看小人书长大的 。我们的读书兴趣是从小人书开始的 。语文课如果采用多媒体过多或者不适当,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语文不只是积累想象力,所以有时我们的学生即便是写他们所擅长的想象作文,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运用自己平淡的文字来埋没自己奇美瑰丽的想象 。总之,要因文而用,不可不用,不可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