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早期旧体诗有哪些代表 郁达夫的旧体诗( 三 )


山远烟波淡 , 潮来岛屿平 。
三更群动息 , 好梦满重城 。
这首诗是作者与长兄在颧山石矶头的澄江边 , 索句唱和 , 歌咏故乡富春山水的作品 。
极目远眺 , 远处是横江的秋月 , 摇荡的群星 , 如烟的远山 , 近处是翻腾的江潮 , 还可以听到逼岸的渔歌、渐渐隐去的雁鸣 。
这首诗勾画了秋月、江水、群星、远山等景物 , 显示登临望远的特点 。
同时通过“横”“逼”“摇”“去”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 , 赋予了自然景物活泼的生命和神态 。
“横”字用得很好 , 勾画了秋月映江的奇景 , “逼”字用得更妙 , 渔歌居然逼得岸变青 , 其传神程度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
“摇”、“去”不仅形象描绘了星与雁的形态 , 而且传神 。
这四句动态的描绘 , 却更显得夜晚龙门山的幽静 , 下四句转入静态描绘 , 远山、烟波、潮水、岛屿静默的景物却勾起了人对满城好梦的联想 。
此诗后四句与前四句衔接很好 , 气脉一贯 , 浑然一体 , 构成了一幅完整优美的秋夜远眺图 。
诗人的思想感情 , 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赞叹之情得到了充分表达 , 特别是尾句“好梦满重城”流露了这种赞赏、愉快之情 , 使景与情有机地契合在一起 。
这种诗中有画 , 而且是动静相生、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诗中有情 , 而且是触情而生的真挚之情 , 这就是诗的意境 ,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郁达夫不少的诗作由于诗人情意浸濡在物象中 , 物象完全充分为诗人把握 , 成为心灵化之物 , 这也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的“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则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
⒃如:虫语凄清砧声急 , 最难安置是乡愁 。
(《秋宿品川驿》)客中无限潇湘意 , 半化烟痕半水痕 。
(1921年8月《盐原日记诗抄八首》)
一夜离人眠不得 , 月明如梦照芦花 。
(《十二月二十七日宿热海温泉》)
可怜一片西江月 , 照煞金闺梦里人 。
(《重过杭州登楼望月怅然有怀》)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个方面表现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 , 要求自然意象与人的情趣相吻合 , 强调出一种谐和、平静、闲雅、舒缓、温柔的感觉 。
郁达夫关于写景的诗作大多具有这一特色 , 此类诗情与景有机融合在一起 , 意与境谐 , 浑然一体 , 虽有时诗中流露出伤感气息 , 但清新、超逸、婉约之美却一以贯之 。
他曾劝孙荃多读晚唐诗:“晚唐诗人以李义山、温飞卿、杜樊川为佳 。
试取李商隐《无题》诸作而读之 , 神韵悠扬 , 有欲仙去之慨 。
世人以其过于纤巧而斥之 , 误矣!诗必纤巧而后可 , 何过之有?”
⒄可见郁达夫欣赏这种、婉约、纤巧的意境 , 他的1917年9月写的《车过临平》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 。
清溪波动菱花乱 , 黄叶林疏鸟梦轻 。
又是一年秋气味 , 稻香风里过临平 。
清溪波动 , 菱花摇曳 , 树叶黄了 , 林子显得稀疏空落 , 连鸟梦也显得轻盈舒爽 。
又用秋气味和稻香风来渲染秋天的氛围 。
这种闲雅、舒缓的秋意与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是高度统一的 。
正可谓“意与境合、意境融彻” 。
(《存余堂诗话》)又如:
西江两岸沙如雪 , 明月依依夜泊船 。
(《夜泊西兴》)
温泉水竹两清华 , 水势悠悠竹势斜 。
(《温泉》)
碧波容与漾双鸥 , 莲叶莲花对客愁 。
(《湖上杂咏》)
黄昏好看放花船 , 樱满长堤月满川 。
(《日本谣十二首》)
此类诗篇不胜枚举 , 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语)以上诗作中江水、白沙、明月、泊船、碧波、莲花、长堤、嫩柳等意象无不是与诗人闲雅、舒缓的心情相吻合 , 创造出了一个个情景交融 , “不知何者为我 , 何者为物”的优美意境 。
“中国古典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模山范水一类作品的主要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