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办后事要守一夜灵是怎么回事 人死后为什么要守夜( 四 )


曰:若纯为遗传,则尧之子何以有丹朱,舜之何以有父瞽瞍 。
谚云:“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此又何故耶?何其遗传之各别如此 。
曰:此视受胎时之环境思想等等,以为区别也 。
曰:理虽近似,终非究竟之旨 。
佛说入胎时,即第八阿赖耶识(种子识)和合男女精血而成 。
如无此神识持种住胎,胎必死坠 。
婴儿初生,唯有赖耶与第七末那识(俱生我执) 。
色身日长,六根之用日具,方渐有意识及前五识分别起用 。
故曰:赖耶种子本识,为“亲因缘”;男女精血合成形身,为“所缘缘”;遗传影响等为“增上缘”;生生不已,为“等无间缘” 。
万事万物,相资为生者,因缘互为因果,统名之曰因缘所生 。
故极称无主宰,非自然 。
人也,物也,固皆如此 。
唯其体性功能,如来藏性之本然,则非自然、非因缘之所及,强名之曰真如 。
顺世俗之见而谓其为宇宙万有之主者 。
理析玄微,事通幽奥,宁非至理乎?又曰:道家所谓,人在母胎,犹为一囫囵先天之太极全体一出娘胎,脐带剪断,一点灵光,方入其窍,岂不近于科学耶?曰:科学之为学,今尚在未定之天,何必以近似科学为真耶?其迷也孰甚!即依此论,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宁非一体乎?若为二者,各不相干 。
若为一者,分而为二之阶段,体宁非同?其说含糊,不值一辩 。
此皆后世方士之托言,非至论也 。
了生脱死
如来藏性,常寂光往 。
耀明力久,动而暗生 。
灵知之性,本了明耀 。
一念之动,变易而为无明 。
无明为用,不知返于本然体性,随念力而行,故曰无明缘行 。
行者,念也,亦名为识,故曰行缘识 。
心识遇缘,即住生趣 。
生之为用,依附于物体而得 。
即依附于物体,有其名,即有色 。
色者,物之总称也 。
故曰识缘名色 。
名色既得,六根以生 。
故曰名色缘六入 。
六入所用,即发感触,故曰六入缘触 。
触之感者,必有受,故曰触缘受 。
受之贪者,必有爱,故曰受缘爱 。
爱难以舍,数取不失,故曰爱缘取 。
有取因有物,故曰取缘有 。
有则方生,故曰有缘生 。
有生则有老死,故曰生缘老死 。
此佛说十二因缘 。
凡人与物之生住异灭,皆可循此因缘旋转不息之定律以说明之 。
老死而又缘无明而至生,故见人世之生生不已 。
今脱此生之力,必须了其死之阶段 。
故曰了生脱死 。
若得不生,何死之有?如前述生死中阴之义,例彼可知 。
故谓无明缘行为过去阶段之“因” 。
识至受为现阶段之“果” 。
爱至有为现阶段之因 。
生缘老死为未来世之果 。
故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
”不但三世因缘、生死之间若此,即吾人日常之间,念念迁流,皆可以例此而观 。
若依佛所教,奉行修习,即此之生,渐薄生缘,断念力之流,住于寂灭之定,则现前即得不生 。
现前念力不生,寂灭现前 。
依此定力薰习既久,业力习气,渐可自在控制 。
待报尽身离,现前寂然,即入不生之常住定矣 。
纵有如中阴光色发现,概知为体性自心所变化,性光寂现,不循无明业力,顿断念流,则不循业以生,顿时近其寂灭矣 。
故曰:“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现前 。
”此即二乘极果之工用见地 。
然犹非究意也 。
若大乘道者,证知本自无生,(究意?)虽生而常寂 。
本自无灭,虽灭而犹生,生灭之间,了无一法可得 。
万象森罗,既不可舍,又不可取 。
不属死生涅盘之羁锁,故能不畏生死,不入涅盘 。
行于梦幻生死之道,随流不止,而常流归性海 。
广度众生,作彼佛事 。
固已自证自知其生死涅盘皆如昨梦矣!虽然,此岂思议中事,稍有未实,是谓自欺 。
若为出格超人,冷暖自知,则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
大地众生,亟待援手,此之所云,皆如呓语耳!
回答者:zhuao1997-举人五级10-1508:33
签名zhuao1997: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
戕人慧命,甚于砍人脑袋/
如能随顺诸位之愿望,甚至启发道心,实乃诸佛菩萨之加庇/
其功德尽皆回向一切众生,若有错误,还望诸位善知识指正/
1活着做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生:本来清静圆明,为何产生世界: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