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怅然|为之怅然的意思( 五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


209.心术宋代: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


210.同学一首别子固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 。”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百思特网从事于左右焉尔 。辅而进之,其可也 。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
为之怅然|为之怅然的意思



211.潮州韩文公庙碑宋代: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