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北风光的诗句、、火烧眉毛 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边塞风光的诗句 写边塞风 何谓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更多关于描( 二 )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 。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
”;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编辑本段四、高适的边塞诗
1、生平
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
”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 。
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
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
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
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 。
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
2、诗作风格
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 。
“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 。
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 。
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
”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 。
高诗以七古见长 。
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 。
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
3、《燕歌行》赏析
(1)诗题及创作背景:《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适的“第一大篇” 。
《燕歌行》本是乐府的体裁,魏文帝曹丕最早以这个题目写诗 。
此后这个题目常用来歌咏东北边地(燕地)的征戍之苦和思妇相思之情 。
本诗对旧有的题材进行了开拓 。
对于诗歌的创作意图,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平定了契丹叛乱的几次战争为事由,歌颂守边战士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另一说是揭露张守珪战败还妄请战功的问题,谴责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大极大痛苦和牺牲 。
到底是歌颂还是讽刺?依据《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观点,并考虑到诗的前序,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张守珪的事有一定关系,但诗中所写并非完全是这次战役,而是融合他在蓟门的见闻,以更高的艺术概括,表现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刻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