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怎么写?(12)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 。
三、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 。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 。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 。《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赖,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 。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 “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
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 。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 。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 。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
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