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加”和“一”这两个字的古诗 五字古诗( 二 )



课间,找陈老师背诗的学生
同时,她结合学生的特长,请他们进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
有的学生喜欢背诗经 。
最开始是想“取巧”,因为诗经一唱三叹,背会了前面一段,后面几段只需要替换个别的字 。
背了几十首以后,陈老师对他说:“你可不可以给大家开一个微型讲座?就讲诗经 。
”结果学生讲了整整一节课,从“风雅颂”到“赋比兴”,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情深深,雨蒙蒙”,讲得头头是道,趣味盎然 。
有的学生喜欢李清照的词,陈老师也邀请她来讲一讲,她精心准备了一场《从少女心到悲秋情》的讲座,讲讲、读读、背背,与同学互动,异常精彩 。
陈美老师对学生说:“爱上语文,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
”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陈老师班级的课间,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诵读声 。
只要有同学起个头,会有很多同学加入齐诵 。
更有劲的是,有老师表扬班级某同学,或批评某种现象,常常有同学异口同声地背诵相应的诗歌 。
然后在会心的笑声中,得到思想的共鸣 。
有的学生,直到中考前,还来找陈老师背诗,开玩笑地说:“老师,我想再背几首,把得分凑成整数 。
”每每这时,陈老师都会对同学们说:“古诗词是我们的优秀文化,可以涂抹我们生命的底色,我们这项作业没有截止日期,大家可以一直背下去 。”
陈老师还向小编展示了她精心编写的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 。
她开玩笑地说,读完这几本薄薄的册子,你就有中文本科的水平了 。
陈老师为全校6-9年级所有学生设计了一项特殊的寒、暑假作业 。
四年下来,学生积累了《论语》100句、《孟子》50句、200个八字成语,还有几十篇(首)《诗经》《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的选文 。
“当孩子听到别人引用名句,他至少能知道这一句出自《论语》,那一句出自《孟子》 。
学生能记住、理解、运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这几本册子就功德无量了 。
”陈老师笑着说 。
陈老师还为低年级的孩子设计了读起来相对容易的《三字经》和《笠翁对韵》 。
为方便学生理解,她为每一句诗都配了解释 。
这些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原本是印成小册子,暑假一本,寒假一本,学生升到哪个年级就用相应的那一本 。
今年寒假,这些内容首次借助技术手段搬到了网上,学生可以边学边打卡,短的读两遍,长的读一遍,读好以后,将语音上传,一共10次,学生纷纷上传自己的诵读录音,读得不亦乐乎 。
重视整本书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陈美老师认为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尤其重要,但她也强调整本书阅读不是放羊式地读,而是需要教师的设计和引导 。
比如读《红楼梦》,假期里,她请学生读《红楼梦》原著,听蒋勋《细说红楼梦》的音频 。
课堂上,她会拿出一些时间,专门和学生一起分析《红楼梦》这部名著 。
她引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课上她会先赏析“判词”,介绍框架,精彩章节再拿出来细读 。
也可用专题方式来学习,比如以人物为主题,黛玉进府、黛玉写诗、黛玉葬花等,金陵十二钗,一个个讲 。
也可以节日、诗词、菜肴为专题 。
读好以后可以写报告、做讲座,以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的分享交流,激起共鸣 。
与片段阅读相比,这种既有横向又有纵向的网格状阅读,让学生对作品的解读方式更多,对主题的理解也更深刻 。
过程中,陈老师则会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巧妙的贯穿其中 。
“整本书阅读,一定要有老师的设计,否则就变成看热闹了 。
”陈美说 。
写作建立在阅读积累上
有的孩子可能阅读量也不小,但一到写作还是不知如何下笔 。
针对这个问题,陈老师有一个独特的“技巧”,用主题词的方式积累语言和思想,换句话说,同一个意思能不能有多种不同的表达?
泰戈尔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
这句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更喜欢哪一句?陈老师常用这个例子为学生讲解 。
学生一般都会说更喜欢前者 。
但如果学生自己根本没读过泰戈尔的这句话,自然不会知道还可以这样表达 。
再换一种说法,比如汪国真有很多励志的话,那么同样这个意思汪国真怎么说?陈老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收集整理在笔记本上 。
“有了丰富的输入,才能顺畅地输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吐纳 。
否则,要么捉禁见肘,要么茶壶里倒饺子,有货倒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