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十五篇作文可以有诗语文的500多字 关于诗的作文( 三 )
我从四季中得到了快乐!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
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 。
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 。
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 。
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
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
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
“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 。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 。
啊,古诗古词,美不胜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古诗古词若流水,共叹人生皆如此 。
听,那潺潺的声音,永久,永久……
6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 。
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
诗言志 。
因诗本身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 。
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 。
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
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
读诗,常人皆爱之 。
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7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
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五千多年 。
从西周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开始,诗歌就伴随历史朝我们一路走来 。
翻开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从兴盛到变化发展至今,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时期 。
诗歌的地位从“文学中的文学”一落千丈,跌入低谷 。
高考拒绝,其他的各种有关语文考试排斥,媒体副刊冷眼对待,诗歌刊物的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方向,受到冷淡,依然坚持的诗歌刊物所剩无几 。
诗歌到了该拯救还是消亡的关键时刻,诗歌兴旺,匹夫有责 。
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 诗歌的命运何去何从,如何发展,这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关注的 。
尤其是一年又一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给他们一个探索发展的一个机会 。
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回答是我们的生活太需要诗歌,否则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到高中课本,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精选了那么多范文,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格律诗和现代诗,既然无用武之地,这些诗还有必要存在吗?没有运用又何必学习它呢?我们不能忽略诗歌写作 。
-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说的真好)
- 你说咱俩亲不亲●改天请你喝酒
- 女朋友|女朋友从来没给我买过东西一直是我在买
- 七月十五|2022七月十五中元节能添坟土吗
- 过年之后,请把这四种内耗,扔出去
- 生活不易,但请干杯
- 请给哀伤一把椅子
- 人到晚年,请过“高配生活”,富养自己
- 新婚|新婚第一年是不是邀请女方家长吃饭
- 正月十八|正月十八落灯是上午还是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