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拙毋巧|傅山“宁拙毋巧”( 二 )


傅山尊颜,因为颜字有自在雄浑厚重之力可体察,有凛然厚重之气不可犯,因为书法不仅是写字的技巧或艺术,还寄寓着可传承的伦理道德观念 。不难理解,傅山在谙熟颜真卿的笔法、字法之后,浑厚天成,已成为其心灵与创作激活时进行“对话”的固定方式,如果傅山写草书的目的仅仅只是排遣心中的积郁,激活心源活水的话,那么此时“宁拙毋巧”的审美理念就不会像傅山书法和书论文章一样,在中国的书法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从某种角度讲,颜真卿的书法无疑是厚重的典范,即使充满激情不可抑制,情绪的抒发也是在厚重的基础上的流淌 。傅山大字连绵,结构跳荡,落墨如画,淋漓中又可见犀利,无疑,傅山与颜真卿的艺术观点是一致的 。他推崇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书论,也是对颜真卿厚重壮阔书法推崇的一种补充,这可以想见傅山对篆隶金文心仪的原因所在,傅山的厚重不仅是简单的外力表现,是对真挚雄浑原始生命力的张显 。傅山书法的厚重是汲取了颜真卿“庄严厚重”的精髓后成为自己的创作语言,这种厚重韵味悠长,我们在品读其书法作品时会感到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严肃与深刻,可以治疗我们现代人内心的浮躁,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不能承受之轻,傅山的厚重使我们空飘的心灵得到着落,品读傅山的作品,即使没有得到大彻大悟的体验,也会感到夏日的一地清凉 。“宁拙毋巧”反映在傅山作品中,是一种厚重的沉淀 。任何艺术对俗的免疫力是很微弱的,大多数的书法家会终身携带“俗”的毒素,傅山却没有丝毫的奴俗气,这是他的学识人格,性情之使然,康定斯基说得好“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一切技法都是神圣的,而来自于内在需要以外的一切技法都是可鄙的”,傅山所言所书的厚重源于胸怀的博大与情感的深沉和真挚 。
自百思特网唐代开始,书坛异军突起,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然而从宋以后国势渐衰,篆隶魏碑甚至颜真卿书法都鲜有问津,柔丽之风盛行 。傅山书法结体虽“其貌不扬”、但格调高古,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学养和高格的美学境界,法眼高标 。如其草书《华严经》,在连绵草法中险中求稳,豪放中见文雅,单纯中见含蓄,厚重浑成,这与其人雄浑厚重,正气凛然一脉相承 。
宁拙毋巧|傅山“宁拙毋巧”



傅山素有“天书”之美誉,其书博大,恢宏,奇崛,拙重的意趣,不求外表的浮华与纤丽,实则问道于深闺,厚重的美学规律,傅山不经义的行草与生性天真不着痕迹,创造性地合二为一 。假设傅山书法没有在奔放之中渗透凝重,使舞动的线条增加几多力度,那么“宁拙毋巧”便失去了其核心的审美内涵,真正变得愚笨 。
异族入侵中原,傅山以遗民自居,心里的不平衡使傅山对赵子昂产生某种偏见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心性之使然,自觉不自觉地取法于雄浑厚重的方向,在千帆止步的漩涡中启锚,将深沉厚重,“宁拙毋巧”的耿耿正人之气,端严古穆的阳刚之美与柔媚婉约、故作小聪明的巧饰之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
究其傅山行草,以碑写帖,求其厚重,将矛盾的对立面转化为厚重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强化了厚与重的统一,强调内在的骨力,线条的质量感 。一贯的气势浑厚,是傅山“宁拙毋巧”中蕴藏着第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明末清初黑暗的社会统治与资本主义的萌芽,因受到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重情化的个性书风得以彰显,厚重审美理念的运用,使傅山的书法作品从线条的恣肆奇崛与纵横中得到了升华 。
2、朴实的审美心性
傅山自幼颖悟,喜任使,禀性刚正不阿,仁义之仕,悬壶救人 。书法传统功力深厚 。其小楷《千字文》精美与含蓄共存,朴实古拙,透露出扎实的书写工夫 。“拙”绝不是表面上的“丑”,是一种不求工稳的平衡,精美与含蓄并存的朴实 。在傅山所书集修身、政论、言志的《傅眉书册》中,整篇字体劲健苍老,风神萧散,通览全册,质朴之美俯拾皆是;《草书七绝书轴》更是不拘微妙处理,由古朴之中引伸出磅礴大气,取象恢宏 。
在傅山“宁拙毋巧”的审美理念中,更多地体现了先秦道家的美学思想,这里的“拙”是指正统单一审美意趣之外“真”的范畴,其实他追求的是当时盛行的平正、妍丽而外的朴实之美 。傅山书法的质朴,绝不是表面上对奴性思想的反叛,而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审美心性,只不过与当时一味追求表面鲜丽的风格有别罢了,也就是说,他与那些哗众取宠,赶潮流的书家来说,体现了一种独立而质朴的艺术品格,才达到真正的与俗决裂,正如徐文长所言“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未必高书,然此言亦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傅山强调人品与书品的高度统一,对赵、董的批评贬斥,对颜真卿的推崇仰慕,在常人看来,虽有偏激之处,但从另一方面说明傅山有朴实的审美心性,拙未必善,但真必须朴 。朴实就是不假修饰,不难想象傅山应是一位不善张扬,低调做事的朴实厚道之人,这与其书法理论与创百思特网作实践高度统一,“书如其人”、“言为心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傅山为何有不喜赵子昂之类的言语,究其原因,我想,俗媚的确有“贱态” 。这话虽不全面,但它却说明了气节与作品往往具有一致性,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傅山所书,为何在变化莫测的线条背后具有的厚道朴实 。因为只有人品气节高了,写出的字才能入情入理,气格高妙,这一切都有源于大朴不雕反而质朴天成的哲学原理 。